3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历史演变(3)

2025-08-02

世一直是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曾负责党的出版社工作,1867年起为德国国会议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着有《妇女与社会主义》、《我的一生》(2卷本)等。 4. 威廉?李卜克内西(1826-1900),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之一,自党组建起至逝

世一直是党的机关报主编。1867年起为德国国会议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着有《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纪念卡尔?马克思─生平与回忆》等。 5. 第二国际,松散的社会主义国际组织,以1889年各国社会主义组织共同召开的巴黎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为成立标志,以后每隔几年召开一次这样的大会。1900

年,这种大会定名为「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并在布鲁塞尔设立联络机构「社会党国际局」。第二国际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1914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个松散的组织自然瓦解。

6.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以苏维埃俄国的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为首的共产党

国际组织,成立于1919年。国际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执委会有权直接撤换各国党的领导人,甚至解散某个党。1943年6月,中央执委会主席团鉴于这个国际组织的形式已经不适于新的形势而宣布自行解散。

参考书目

中文部分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1956-198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

3、6、7、9、18、26、37、48、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19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二版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1955-1963):《列宁全集》中文版第5、7、8、

10、11、18、19、25、27、28、31、32、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4.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1953-1958):《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2、5、6、

7、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1962):《斯大林文选》中文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5. 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编(1967):《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

出版社。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198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

出版社。 7.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1994):《邓小平文选》第二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1980):《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中下)。北京:新华出版社。

9. 前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编(1945):《布尔什维克报刊文集》中文版。北京:人

民出版社1954年翻译出版。

10.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编(198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

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研究室编(1981):《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第3辑。北京:人民出版社。 12. 中国新闻年鉴编辑部编(1984):《'84中国新闻年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3.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编辑部(1968年9月1日):〈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人民日报》。 14. 卡贝(E. Cabet, 1840):《伊加利亚旅行记》中文版第1卷和第2-3卷,李雄飞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978年出版。

15. 施拉姆等(W. Schramm等,1956):《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文版。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0年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

16. 藤井一行(1976):《社会主义与自由》中文版,大洪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1982年出版。 17. 陈力丹(1993a):《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北京:开明出版社。 18. 陈力丹(1993b):〈谈谈马克思传播观的开放性〉,《新闻学研究》,第47集,页53-62。 19. 陈力丹(1983):〈列宁论党报与党性〉,黑龙江省新闻所《新闻学研究资料》,第3

期,页6-10;第4期,页35-40。 20. 陈力丹(1986):〈学一点国际共运新闻思想史〉,《新闻学刊》,第3期,页8。 21. 陈力丹(1987):〈典型报导之我见〉,《新闻学刊》,第1期,页26。 22. 陈力丹(1988a):〈列宁论党内的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论集》。上海:文汇出版社。

23. 陈力丹(1988b):《世界新闻史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4. 李小冬(1987):〈工人政党的三种党报体制及其发展〉,《新闻学刊》,第3期,页

3-10。 25. 袁成本(1990):〈试论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新闻研究资料》,第51辑,页1-17。 26. 秦绍德(1989):〈历史的进步 困惑的问题〉,《新闻大学》,春季号,页11。 27. 袁清明(1988):〈斯大林新闻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未发表稿。 28. 袁清明(1996):〈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既定新闻观念与新闻学、新闻媒介〉,未发表

稿。 29. 陈独秀(1919a):〈旧党的罪恶〉,《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北京:三联书店1984

年版。 30. 陈独秀(1919b):〈法律与言论自由〉,《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 31. 李大钊(1919):〈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李大钊文集》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李 32. 大钊(1917):〈议会之言论〉,《李大钊文集》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33. 赵紫阳(1987):《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北京:人民出版社。 34. 江泽民(1996年1月22日):〈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人民日报》

1版。 35. 于友先(1994年4月7日):〈坚持方向,深化改革,实现新闻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

《人民日报》3版。 36. 蔡斐(1994年1月15日):〈中国传媒逐鹿信息市场〉,《新闻出版报》1版。 37. 丁关根(1993):〈在人民日报国内记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3中国新闻年鉴》,

目录前1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台湾《新闻学研究》,第55集,145-159页)


3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历史演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美丽的古民居村——五宝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