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1,最后由电刷B流出,据左手定则,此时线圈仍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电枢将沿一个恒定方向转动。 实际上,直流电动机的电枢上有许多线圈,这些线圈产生的电磁转矩合成为一个总的电磁转矩,拖动负载转动。
总之,在上述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单从电枢线圈的角度看,每个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是交变的;但从磁极看,每个磁极下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固定的,即不管是哪个导体运行到该极下,其中的电流方向总是相同的。因此,直流电动机可获得恒定方向的电磁转矩,使电机持续旋转。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当电动机的三项定子绕组(各相差120度电角度),通入三项交流电后,将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该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从而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转子绕组是闭合通路),载流的转子导体在定子旋转磁场作用下将产生电磁力,从而在电机转轴上形成电磁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并且电机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方向相同。
安培力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就左手来说:磁场线穿过掌心、四指是电流方向,拇指即为安培力方向。
判断通电导线受磁场力的方法左手定则:伸开左手,让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并在同一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电流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所决定的平面.在判定安培力时,先确定磁场与电流所决定的平面,然后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安培力的具体方向. 三项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当向三项定子绕组中输入对称的三项交流电时,就产生了一个以同步转速沿定子和转子内圆空间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场。由于旋转磁场旋转,转子导体开始时是静止的,故转子导体将切割定子旋转磁场,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判定)。由于导子导体两端被短路环短接,在感应电动势的作用下,转子导体中将产生与感应电动势方向基本一致的感生电流。载流的转子导体在定子旋转磁场作用下将产生电磁力,从而在电机转轴上形成电磁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并且电机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方向相同。
三、蓄电池车的晶闸管调整系统
1、晶闸管的工作性质。晶闸管是一种四层三端的半导体元件,可起整流与开关的作用,控制电枢的通电、断电时间比,从而获得不同的转速。其控制的范围很广。可以用毫安甚至微安的电流控制几百安、几千安的电流,也可以用几伏甚至几百伏的电压控制几百伏甚至几千伏的电压。
2、晶闸管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见55页) 工作特性。 工作原理。
四、蓄电池车的安全技术条件(见57页) 第九节,叉车的特殊结构 一、组成与分类
1.动力装置(发动机)。供给叉车运行机构和起重机构所需的动力。 2.运行机构(底盘):支承整个车体,接受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① 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叉车运行。②行驶系-支承整个车体,保证车辆运行。③转向系-控制叉车的行驶方向。一般是转向桥在后。④制动系-控制速度,保证停车。 3. 车身及工作装置。防护各部件、安置驾驶员。工作装置主要是起重机构与液压机构。作用是装卸货物。有起重架(实现货物的取放与升降)、工作属具(支承或夹取货物)、液压传
36
动系统(通过各液压执行机构使起重架和工作属具完成各种动作)等。
4 、电气设备:电源、发动机的起动装置、点火装置及照明、信号、仪表等。 分类:
按动力装置分为:内燃叉车(功率大,运动速度快,装卸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路面适应性强)与蓄电池叉车(结构与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无污染、无噪声,但功率小、速度慢、路面适应性差,不宜在易燃易爆场所工作)。
按结构分为: 平衡重式。常见,车架后部有平衡块,用来平衡货叉上载荷,保证纵向稳定。 侧叉式:货叉在侧面。装卸与搬运长体货物。
跨车式:利用两车轮与车体下部夹抱式运货物。方便但重心高,空车时稳定性差。起升高度小。
其它还有门架旋转式、多级门架式、全液压传动式、自动控制叉车等。 二、叉车的液压驱动系统:
1、液压油泵。功用是向分配阀输送高压油。多为齿轮油泵(见前面),一般由发动机经变速器连接的取力器驱动。蓄电池叉车液压油泵由油泵电动机驱动。
2、分配阀。由溢流阀和多路换向阀组成,将油泵来的高压油分送到起重机构的各个工作油缸,驱动油缸工作。当油缸不工作时,将高压油经溢流阀流回油箱。
三、叉车的起重机构:使货物按需要在垂直方向上升降。工作中,货叉上升下降,起重门架可以适当前后倾斜。
由货叉、起重门架、属具架及工作属具、起升油缸、倾斜油缸和链条、链轮组成。
1、起重门架:有内、外门架,由若干横梁纵梁焊接而成。可以伸缩,一般是二级。内门架可在外门架内,在油缸的作用下上下伸缩。
2、属具架:焊接而成,固定各种可换的工作属具,带动工作属具和货物一起升降。 工作属具:支承、夹取货物。有货叉、铲斗、吊钩、串杆等。 3、起升机构:起升油缸(单向作用柱塞油缸)、起升链条、链轮等。起升时,分配阀的起升手柄在起升位置,高压油进入油缸,顶动柱塞,带动门架起升。分配阀的起升手柄回到中间位置时,切断了高压油的供应,升降油缸停留在当前位置。当分配阀的起升手柄拨至降落位置时,靠货物及属具架的重力作用,油流回油箱,门架下降。
4、倾斜机构:两个双作用液压油缸,使起重门架前倾或后倾,前倾角一般为3-6 度,后倾角一般为10-15度。 四、叉车的主要技术性能 1. 叉车的起重性能。
①最大起重量和载荷中心:最大起重量指货物重心与载荷中心处在同一铅垂线时,所能装卸货物的最大重量。
载荷中心是货物重心到货叉垂直段前壁的水平距离(一般叉车载荷中心为400-600mm) ②起升和下降速度(影响工作效率与稳定性,可以控制) ③最大起升高度(一般为3m)。
2.牵引性能。①车速:一般为10-30km/时②最大爬坡度:满载、最大动力时能爬上的最大坡度(一般为6-8度,最大不可超过10c)
3.机动性。指叉车在最小范围内回转及通过狭窄弯曲道路的能力。 影响参数有: 最小转弯半径:方向机打到极限位置时外侧转向轮所走过的轨迹到转向中心的距离为最小转弯半径。
方向盘转角:(转向轮最大转角、转向力度等)
通过宽度:车的最大宽度与转弯时的轴距、车长。 4.通过性:通过各种道路和障碍物的能力。
37
影响参数有:
①几何参数(固定值):
最小离地间隙:车辆最低点(轮胎除外)到地面的距离。
离去角:满载时从最后端的最低处对后轮所做的切线与道路平面构成的夹角 接近角:满载时从最前端的最低处对前轮所做的切线与道路平面构成的夹角 纵向通过半径;
叉车的最大高度与宽度;车轮半径;最小转弯半径。 最小离地间隙愈大,离去角愈大,纵向通过半径愈大,最大高度与宽度愈小、车轮半径愈大、最小转弯半径愈小,通过愈好。
②支承牵引参数: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相对附着重量:驱动轮载荷与叉车总重的比值;最大牵引力。
单位压力越小、相对附着重量越大、单位牵引力越大,通过性就越好。
5.稳定性:叉车进行装卸作业和在各种道路上行驶时,抵抗倾覆的能力。有横向稳定性与纵向稳定性。
①纵向稳定性。叉车抵抗围绕车轴纵向翻车的能力。主要受货物的装载位置和重量的影响。故严禁超载和超高
②横向稳定性:叉车抵抗侧翻和侧滑的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侧向坡度、路面的弯度及车辆速度,货物举升高度与位置等。 五、叉车的安全技术条件(教材61页) 第十节,装载机的特殊结构(见教材63页。) 一、工作装置:铲斗、升降机构、倾翻机构 二、稳定性
三、安全技术条件。(见教材64页) 第三部分 车辆的正确使用与事故预防 第四章 车辆的使用维护及故障诊断 第一节,车辆的正确使用
一、通常情况下的使用(见66页)
(一)掌握车辆的适用范围与基本参数,合理运用。
(二)坚持做好例行保养。即做好三检工作。检查的内容见67页。 (三)使用中注意的事项(见68页。)
发动机:燃油、润滑油的选用和添加;冷却液、蓄电池电解液的补充;行驶中的温度;空气滤清器的清洁;发动机的转速与工作负荷相对应;各部附件的调整等。
底盘:润滑油的选用与添加;行驶速度的控制;制动气压与液面的高低;转向系与制动系的工作;轮胎气压、各部连接。
工作装置:各种性能、功率、作业量。 二、特殊情况下的使用 (一)低温条件下的使用:(见68页。)
1、低温条件的影响:润滑油粘度增高,曲轴转动阻力增加,蓄电池工作能力降低,燃油汽化不好,影响发动机的起动。
冷却系和蓄电池容易冻结,造成机件损坏。
气缸磨损加剧与燃料消耗增加。轮胎附着作用差,制动不好,运行作业困难,不利于安全生产。
2、低温条件下的技术措施
(1)进入冬季前,对车辆进行一次季节性维护。更换机油,调整、加大电解液的浓度。
38
(2)防冻:放水或加防冻液。
(3)正确选用燃油、润滑油料:汽油要尽量选用含硫量低的汽油,含硫量不应大于0.1%;柴油要选用凝点低于当地气温5度的牌号。进入冬季前,应对发动机、变速器、主减速器、转向器换用冬季润滑油
(4)采用工作中的保温措施。
(5)预热保温,使发动机易于起步。常用热水与蒸气预热。严禁冷启动。 (6)提高发电机充电电流,对供给系与点火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7)精心驾驶与操作。 (二)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气温高,冷却系散热不良,发动机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爆燃;发动机充气系数降低而使功率下降;润滑油受高温粘度降低,润滑性能变差,加剧机件磨损;高温使供给系产生气阻;容易爆胎。
1、换用夏季润滑油、脂
2、提高冷却系散热功能清除水垢;检查节温器与水温表是否正常,注意调整风扇皮带松紧度和叶片的角度。
3、降低浮子室油面高度;适当推迟点火时间。
4、经常检查蓄电池液面高度,不足时加蒸馏水;保持通气孔畅通;调整发电机调节器,减小充电电流。
5、注意轮胎的温度和气压。
(三)山区与高原条件下的使用(见71页) (四)车辆走合期的使用 1、新车或者大修后的车辆及装用大修后发动机的车辆,在使用初期叫走合期。一般为1000-1500km,或40-60工作小时
2、走合期的使用特点:加工及装配中的间隙大,摩擦表面小,凹凸不平,润滑不好,摩擦力大,热量多,金属碎屑多。 3、走合期的使用规定:
减载。一般按标准载重量减载20-25%.不允许拖带其它车辆
限速:不可达到最高转速与车速,行驶时间不可过长,控制温度。 紧固:连接部位。
检查:注意各总成与部件的温度、声响、排气与连接情况
走合期满后,要进行全面的保养,进行检查、清洗、润滑、紧固、调整等项目,更换机油。 第二节 车辆的维护
一、维护保养的作用: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可以出车;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不致中途因机件损坏而停车或发生事故;在运行中,可以把燃油、润滑油及其它材料的消耗降低到最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车辆噪音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维护与修理的关系。预防性与补救性;成本方面、安全方面、生产率方面。以修带保的危害(增大成本、不安全、降低生产率)。金属零件的疲劳。 三、维护分类:定期与不定期两类。
定期维护依据一定的周期进行,有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 不定期维护有换季维护(入冬、入夏)、走合维护、封存维护等。 四、各种维护的工作
日常维护:出车前、收车后及工作中对车辆进行的清洁检查润滑等方面的维护。 具体工作:三检(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四清(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蓄电池),保证坚固、润滑、整洁、齐全,四不漏(水、油、气、电)
39
一级维护。国产车辆在1500-2000km(10-15天)进口车辆在3000-5000km(15-25天)进行。以润滑紧固为中心,检查紧固车辆外露部位的螺栓、螺母,按规定的部位加注润滑脂。检查各总成内润滑油平面,补足润滑油,清洗各滤清器。
二级维护:国产车辆在12000-14000km(3-3.5个月)进口车辆在16000-20000km(4-5个月)进行。以检查调整为中心。除一保作业外,还要检查发动机和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清洗机油盘及滤清器、清洗燃油滤清器,检查调整转向系统与制动机构,拆洗检查前、后轮毂轴承,添加润滑脂,进行轮胎换位。
走合维护:新车、大修车、以及大修发动机的车辆在初期的行驶阶段,称为走合期。在这个时期结束时,进行的维护,叫走合维护。
走合期内车辆应注意的问题。为什么进行走合保养? 主要工作:换油、调整、紧固。
换季维护:在季节转换之际进行的维护。主要内容除结合二保、三保外,还附加一些项目: 检查保温装置,修整百叶窗;检查冷却系,清除水套、散热器内的水垢、检查节温器性能和放水开关等;调整油电路和进排气岐管预热装置;调整蓄电池的电解液比重;清洗并加注冬夏季润滑油;冬季应采取防寒、防冻防滑保温等措施。 五、蓄电池叉车的维护(见76页) 六、装载机的维护(见78页)
第四节 车辆故障的诊断及排除方法
一、车辆故障的一般现象:
工况突变(发动机突然熄火后发动困难、制动失灵等), 声响异常(传动轴响、敲缸等), 渗漏严重(水油电气等),
机械过热(发动机、电器、制动鼓等), 油耗增多(缸筒隙、雾化不好等), 排气异常(蓝、白、黑),
气味特殊(离合器打滑、轴承紧), 外观异常(车歪、变形等)。
二、车辆故障的原因 1.设计上的缺陷(稳定性与机动性的矛盾、减少空气阻力与驾驶空间等);2.制造上的误差;3.配件质量不佳;4.燃油、润滑油品质差或选用不当;5.自然条件或道路条件的影响(空气质量等);6.使用不当(负荷、速度、用油、技术);7.保养修理质量差(以修代保等)。 三、故障判断方法:
1.客观诊断法(检测设备、仪器、工具);专业性强,要求高,成本大,但准确。
2.直观诊断法,从症状、特征找出原因,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问:问清情况;看:看实物、看排气;听:听响声、听部位;嗅:嗅气味;摸:摸发热、渗透、振动部位;试:试验,换件试验、断火试验、不同负荷与车速试验。 四、汽油车辆常见故障判断与排除:(见80页)
1、发动机异响。原因主要是润滑不良、零部件严重磨损、间隙过大,松动,变形等。主要有气门响、气门挺杆响、活塞敲缸、连杆轴承、活塞销响、曲轴轴承响、活塞环响等。 2、供油系统故障 3、点火系故障。……
五、柴油车辆常见故障判断与排除:(见91页)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