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教案)(7)

2025-07-16

远离弹簧座,相应横向稳定杆的末端相对车架下移,横向稳定杆中部对于车架没有相对运动,而稳定杆两边的纵向部分向不同方向偏转,于是稳定杆被扭转。弹性的稳定杆产生扭转内力矩就阻碍悬架弹簧的变形,减少了车身的横向倾斜和横向角振动。

四、车轮与轮胎:承受车辆的重量,传递车辆与路面间的各种力与力矩,吸收震动,实现车辆的行驶,保证车辆的正确行驶方向。

使用中,①前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②同一轴上的轮胎的型号与花纹应相同。③转向车轮轮胎胎冠上花纹深度磨损后不得小于3.2毫米,其余车轮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1.6毫米. ④轮胎胎面不得露出帘布层,不得有长度与深度超出标准的破裂与伤痕。 第六节:操纵系 一、转向系

由驾驶员操纵用来使转向轮偏转的一整套机构,称为车辆的转向系。功用是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主要由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

1、转向器:由方向盘、转向轴、转向机组成。驾驶员将力作用于方向盘上,通过转向轴使传动转向蜗杆和转向摇臂轴转动,将力传给转向传动机构。

2、转向传动机构:转向垂臂、直拉杆、转向节臂、横拉杆、左右梯形臂机件。将由转向摇臂传来的力通过传动机构传给转向车轮,使半装在转向节上的两个前轴同时偏转使车辆转向。

现在,为省力灵活,常采用液压式动力转向(发动机带动齿轮式油泵工作,为转向助力器提供高压液体。驾驶员用较小的力操纵转向器来控制转向助力器的随动阀,使转向助力器产生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力来推动直拉杆,实现转向) 二、制动系

1、作用与形式:使行驶的车辆减速或停车,使停放的车辆不发生滑动。按制动驱动机构分有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三种。按车轮制动器的形式分为盘式与鼓式两种。按操纵方法分为手制动器与脚制动器。

2、液压式制动器:把脚踏的力量借助制动液的压力传递给制动蹄片,使它与转动着的制动鼓接触产生磨擦而起制动作用。

有制动底板、制动蹄片、制动鼓、调整凸轮、调整螺钉、回位弹簧、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分泵等组成。 工作情况(见图):踏下制动踏板时、活塞推杆推动总泵活塞向后移动压缩回位弹簧,到活塞皮碗堵住回油孔时,总泵活塞前面的制动液产生压力,压开出油阀,经油管流入各制动分泵,使分泵活塞向外移动,使制动蹄片与制动鼓接触,产生制动力。放松制动踏板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分泵内的制动液流回总泵,油道中油压降低,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制动蹄回到原位。解除制动。 3、气压式制动器:

(1)结构。车轮制动器:制动底板、制动鼓、制动蹄片、制动凸轮。驱动机构:空气压缩机(压气供气、皮带驱动)、制动阀(分配贮气筒中空气到各制动气室)、制动气室、气管及贮气筒。气压表。 (2)、工作情况:踏下制动踏板,制动拉臂通过制动阀的挺杆推动平衡弹簧下移,并推下膜片和摇杆。摇杆先关闭弹簧较弱的排气阀,然后压开进气阀,压缩空气便从贮气筒经制动阀进入制动气室,推动制动气室膜片和推杆,使制动臂带动凸轮轴转动,使制动踏片压向制动鼓,发生制动作用。

4、手制动器:由手制动杆、拉杆、联动臂、前后制动蹄、制动蹄臂拉杆、调整螺钉、制动盘支架等组成。

31

工作时,当手制动杆拉动时,拉杆的后端带动联动臂上端向前,使制动臂拉杆和后制动蹄臂向前,前制动蹄臂向后移动,两制动蹄片便夹紧制动盘而起制动作用。 三、转向系与制动系的安全技术条件(见教材44页)

第七节,电气设备

由供电设备(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和用电设备(启动机、照明、信号、仪表、及点火系等)组成。

一、蓄电池(48页、52页)

1、作用:蓄电池是厂内机动车的主要电源,当没有发动机工作或发动机低转速时提供主要电流,保证起动机、点火系及其它用电装置工作。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贮存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供电与储电)。

2、构造:铅蓄电池,一种可逆的化学电源,可以反复充电与放电。

①外壳:整体。储盛电解液与支承极板。相邻两单格之间有隔壁,分为3个或6个单格。每个单格内有相同数量与质量的极板、隔板和电解液。上面有池盖,盖上有极柱孔和加液口,加液口塞上有孔,可将充电时的生成气体排出。

②极板:由栅(炸)架和活性物质组成。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棕红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为青灰色的海绵状纯铅(pb)。

正负极板都焊成极板组,负极板组比正极板组多一片。正负极板交错排列装配,正极板在负极板中间。

③隔板:安装在正负极板之间,防止正负极板相碰短路,防极板弯曲变形和活性物脱落。常用木质、微孔橡胶,玻璃纤维等制成。装配时,有槽面应竖直面向正极板。

④电解液:纯硫酸(H 2SO4)与蒸馏水(H20)按比例制成,一般为1.24-1.30克/cm3.硫酸/水=1.24-1.30

⑤极柱连接板:每个单格有正负两个极柱,通过连接板,将多个单格连成一体。最后有一个正极柱和一个负极柱与外电路接。正极柱上有正号或为红色,极柱颜色呈深褐色;负极柱上有负号或为绿、白、黄等色,极柱呈淡灰色。 额定容量为90安培/小时

3、工作原理:用电设备 ←电能←→ 化学能 → 储存 放电过程 充电过程

①放电过程:充足电的蓄电池中,正极板上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负极板上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电解液是具有一定密度的硫酸水溶液。由于正负极板与电解液间的化学作用,正极板失去电子带正电,负极板得到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出现了2.1伏的电动势,当外电路接通时(如蓄电池车的电路),电流就从正极板流出,经用电器流回负极板。 正极板→极柱→用电器→负极柱→负极板→电解液→正极板。 放电过程中,极板上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变化,正极板的二氧化铅与负极板的纯铅都变成硫酸铅。电解液浓度下降,直到化学反应不能继续。 ②充电过程:放完电的蓄电池接上直流电源。电流→电源正极→正极柱→正极板→电解液→负极板→负极柱→电源负极。由于电流作用,两极板上的硫酸铅分别还原为二氧化铅(正极板)和纯铅(负极板)。电解液中硫酸增多,密度增大。直到极板上的物质和电解液的密度完全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时,充电结束。 4、蓄电池的正确使用。

早期损坏的原因:①极柱夹头不合适,安装过紧过松,猛打猛撬,使极柱损坏;②电瓶固定不好,工作中行驶中受到剧烈震动、冲击,致使封胶开裂、外壳破裂;③充电过量,充电时间过长,造成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加速脱落;④长时间连续使用,使蓄电池急速放电,造成极

32

板弯曲,活性物质脱落;⑤长期在充电不足的情况下放置,使极板硫化,不能复原;⑥液面过低,露出部分硫化;⑦电解液中有杂质(蒸馏水不纯、使用金属容器等),内部形成短路,局部自行放电,不存电;⑧冬季低温条件下使用,放电后未及时充电,电解液密度低结冰,活性物质脱落。

使用注意事项:①坚固;②清洁;③通气孔通气;④液面(10-15cm)加蒸馏水;⑤不同季节和地区用不同的电解液浓度;⑥一次起动时间不宜过长;⑦防止加入杂质;⑧加水或电解液后,及时充电;⑨经常保持充足电状态。 蓄电池的检查:①外观;②液面(10-15cm);③电解液密度。 5、蓄电池的充电

初次充电:将温度为20 ℃的电解液注入蓄电池内,液面高于极板10-15mm。由于电解液与极板的反应,会使温度升高,要静置6小时使温度下降到30 ℃左右方可充电。充电电压应高于电池组电压的50﹪,即如果电池组电压为24v,充电电压就应该大于36v。电流应不小于5h放电率容量的15﹪。打开加液孔盖便于排除产生的气体。

充电的第一阶段为25-30h,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充电电流的一半,再充30-40h

日常充电:充电电流与初次充电基本一致,充电的第一阶段为7-10h,第二阶段充3-5h 二、发电机与调节器

(一)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它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发电机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因此,其构造的一般原则是: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互相进行电磁感应的磁路和电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

发电机的分类: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

交流发电机分: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很少采用)。还可分为单相发电机与三相发电机。 (二)交流发电机的组成:由转子、定子、电刷、整流器及前、后端盖、皮带盘、风扇组成。(见图)

1、转子。是磁场部分,主要由两块极爪、磁场绕组、滑环、轴组成。两块爪极各具有6个数目相等的多爪形磁极。两块爪极压装在转子轴上。在两对爪极中间的空腔内装有磁轮(导磁铁芯),铁芯上绕有激励磁场用的绕组。激磁绕组的两端分别焊在两个彼此绝缘的铜质集电环上。集电环与后端盖上的碳刷(又作电刷)相接触。当碳刷通以直流电流时,电流电便通过集电环到达激磁绕组,形成激磁电流,产生磁场。

爪极采用冷挤压工艺加工而成,几何精度高,且内在磁畴分布均匀。转子轴经过动平衡,进一步提高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轴承采用双面密封轴承,免维护,提高了轴承油封的耐用性。 2、定子。由环状的定子铁芯(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和定子绕组(三相,缠绕在定子铁芯内园周的槽中)组成。

当激磁电流作用于转子绕组,转子轴在皮带轮的带动下转动,切割磁力线,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即产生交流电。

三相绕组产生的电动势,其有效值均相等,相位彼此相差120°。

3、整流器。作用是将三相绕组产生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由六只硅整流二极管组成。 交流发电极负极搭铁(接地)。压装在后端盖上的三个二极管,其引线为管子的负极,壳体上打有黑色标志。由于这三只二极管压装在后端盖的三个孔中,故它的外壳和发电机外壳接在一起成为发电机的负极。另外三只二极管压装在铝制的元件板上,其引出线为管子的正极,壳体上打有红色标志。 4、端盖。由铝合金制成。发电机前端有皮带轮和风扇。车用发电机一般由发动机通过皮带、

33

皮带轮带动转子转动。后端盖内装电刷和电刷架,还有元件板。后端盖与元件板上各有三个硅二极管,一共是六个。 (三)发电机工作情况。

发动机工作,皮带轮转动,接通直流电源(蓄电池电)的转子绕组亦转动,转子铁芯中所产生的磁力线和定子三相绕组即产生相对切割运动,在三相绕组中产生交流电动势。即交流电流。交流电流经过由六只硅整流二极管组成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后,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作用下,变成直流电向外输出(定子)。输出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发动机的转速与激磁电流。 发动机转速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小时,激磁电流是由蓄电池供给的。激磁电路(转子)是: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调节器“火线”接柱-调节器触点1-“磁场”接柱-发电机磁场接柱-激磁绕组-搭铁-蓄电池负极-蓄电池-正极。

当发电机转速升高,其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时,激磁电流就由发电机自身供给,激磁电路是:发电机定子绕组-硅整流二极管和元件板-“电枢接柱”-点火开关-调节器“火线”接柱-调节器触点1-“磁场”接柱--激磁绕组-搭铁-端盖与硅整流二极管-定子绕组。 (四)交流发电机调节器。保证车辆电路电压的稳定。 双级电磁振动式电压调节器的工作。(见图) 发电机工作时,激磁电流通过调节器。

1、当发电机电压升高到略高于额定电压时(工程机械一般为14v),铁芯吸力加强,吸下了触点臂,使触点1分开,将电阻R1、R2串入激磁电路中,使激磁电流减小,发电机电压下降。从而使铁芯线圈中的电流减小,铁芯吸力减弱,在弹簧的作用下,触点1又闭合,将电阻R1、R2短路,激磁电流又增大,发电机电压随之升高。这样反复,达到控制的目的。 2、当发电机转速升高、电压升高到触点1的工作上限时,触点1工作时的附加电阻失去了调节作用,触点臂吸下较多,使触点2闭合,原来流往激磁绕组的电流被短路,经触点2搭铁,发电机只靠剩磁发电,电压急剧下降,吸力减小,激磁绕组重新激磁。发电机在一个较高的范围内保持了稳定的电压。这样反复,达到控制的目的。 三、用电设备

(一)启动机的作用是启动发动机工作。发动机运转后停止工作。采用的是直流串激电动机 (二)照明、信号、仪表等。(见49页) 三、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条件(教材49页)

第八节,蓄电池车的特殊结构 一、蓄电池(前面已讲)

二、直流串激电动机。电瓶车多为直流串激电动机。功率一般为2.5-3kw,转速为1250转/分,电压为24-40v(一般的电动机为220v) (一)直流串激电动机的特点与应用:

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旋转电机称为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特点:过载能力强,启动转矩大,制动转矩大;直流电动机调速性能比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好,调速范围广,调速的平滑性好,调速方式易于控制,调速装置可靠性高,并且调速时损耗小,经济性好。所以,直流电动机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力机车、无轨电车、轧钢机、机床和各种起重设备中。 (二)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在电动机中,要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电路和磁路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所以旋转电机必须具备静止的和旋转的两大部分,而且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定大小的间隙(称为气隙),以便储存磁能。

1、定子。是静止的部分。作用是产生磁场并作为电机的机械支撑。它包括主磁极、换向极、

34

机座、端盖、轴承和电刷装置等。

①主磁极。主磁极也称为主极,其作用是产生主磁场。在一般的大中型直流电动机中,主磁极一般是一种电磁铁,由主极铁心和励磁绕组组成。主极铁心通常用1~1.5mm厚的钢板冲片叠压紧固而成。绕制好的励磁绕组套在铁心外面,整个主磁极用螺钉固定在机座上。各主磁极上的励磁绕组的连接必须使其通过励磁电流时,相邻磁极的极性呈N极、S极交替排列。主磁极铁心的下部(称为极靴)比套绕组的部分(称为极身)宽,这样可以使励磁绕组牢固地套在主磁极铁心上。 ②换向极

换向极也称为附加极或间极,其作用是改善换向。它装在两个主磁极之间,也是由铁心和绕组构成。换向极铁心一般用整块钢或钢板加工而成,换向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 ③机座

机座通常用铸钢或厚钢板焊接而成,它是电机的机械支撑,用来固定主磁极、换向极和端盖;同时它也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在磁路中,机座部分的磁路常称为磁轭。 ④电刷装置

电刷装置的作用是将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引入或引出电枢绕组。它由电刷、刷握、压紧弹簧和铜丝辫构成。电刷由石墨制成,固定在刷握内,用弹簧压紧在换向器上,刷握固定在刷杆上,刷杆装在刷架上,彼此之间绝缘。整个电刷装置的位置调整好后,将其固定。一般电刷装置的组数与电机的主磁极极数相等。 2、转子。是旋转的部分。直流电动机转子又称为电枢,其作用是感应电动势产生电磁转矩,以实现能量转换。它包括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轴和风扇等。

①电枢铁芯。电枢铁芯是电机主磁路的主要部分。为减小电机内的铁芯损耗,电枢铁芯常采用0.5mm厚的硅钢片冲压叠装而成,冲片圆周外缘均匀地冲有许多齿和槽,槽内安放着电枢绕组。有的冲片上还冲有许多圆孔,以形成改善散热的轴向通风孔。 ②电枢绕组。电枢绕组是由一定数目按一定规律连接的线圈组成的。它是用来感应电动势和通过电流的,是直流电机电路的主要部分。线圈一般用带绝缘的圆形或矩形截面导线绕制而成,嵌放在电枢铁芯槽中,线圈的一条有效边嵌放在某个槽的上层,另一条有效边则嵌放在另一槽的下层。 ③换向器。换向器是由许多彼此绝缘的换向片构成的。其作用是将电刷上通过的直流电流转换为绕组内的交变电流,或将绕组内的交变电动势转换为电刷端上的直流电动势。电枢绕组的每个线圈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换向片上,换向片之间用云母绝缘。 (三)直流电动机的接线方式(见图)

将缠在激磁铁芯上的四个激磁绕组连成一体即形成了分别相对的两组磁极:N极和S极。由于电流先后通过,形成了串激的方式。 (四)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产生电磁力形成电磁转矩的基本原理。但要获得恒定方向的转矩,需将其外电路的直流电流变为绕组中的交流电流,即同样需要机械整流装置。

如图所示,此时A、B电刷接在直流电源上,电机的轴上带着被拖动的负载。

(a)起始位置;(b)转过半周时的位置

当直流电流从电刷A流人,经换向片1、线圈abcd、换向片2,由电刷B流出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据左手定则,使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电枢转过半周时,dc处于N极下,ab处于S极下,此时电流仍从电刷A流入,经换向片2、线圈dcba、换向

35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教案)(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大学院士校友排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