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正确、有力的C反馈系统。
194、C反馈系统 灵敏、正确、有力的程度,是一个管理功能单位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志。
195、B封闭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有效的管理运动,才能自如地吸收、加工和运作。
196、管理应选择开放,封闭对管理的发展没有好处。B错。 197、要实现封闭,就要从B后果评估 出发。 198、管理中的封闭只是相对的B是。
199、反馈原理对封闭原理不会起到什么作用。B不是。
200、现代管理的任务是:A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使管理的内容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去。 201、使管理的内容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去,是现代管理的A能级原理。
202、现代化大生产与传统的小生产的区别A生产规模的大小,B关心的个体能量的角度。
203、运用能级原理必须做到A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C对不同能级应给予不同的权利、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D各类能级必须动态的对应。
204、管理的三角形一般可分为A经营层、C管理层D执行层E操作层。
205、B弹性原理 是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206、管理的弹性有:A局部弹性,C整体弹性。 207、A整体弹性标志着系统的可塑性和适应能力。
208、任何一类管理必须在一系列管理环节上保持可调节的弹性,特别是在重要的关键环节上要保持足够的余地,指的是;C局部弹性。
209、现代管理主要着眼于B积极弹性。
210、在现代管理中有几种基本动力A精神动力,B物质动力,C信息动力
211、动力的正确运用应做到:A三种动力要综合、协调运用,C在运用各种动力时,要注意“刺激量” 212、现代管理必须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因势利导,综合平衡,以取得任何情况下的最佳效率。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是:C让个体在大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充分地、自由地发展。 213、精神动力包括:A爱国主义,B先进称号,C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 214、对于现代管理来说,物质动力是指:B社会和组织的经济效益,D奖金。 215、C比较分析方法 几乎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在运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216、促使比较管理学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A国际经济关系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B管理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C世界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存在,D管理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
217、B比较管理学是为了适应跨国公司探索本国和外国企业管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18、面对管理研究分散化的趋势,有的学者试图通过综合研究,超越“管理理论的丛林”,建立系统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合乎逻辑地导致了C比较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19、某跨国公司意图扩大其在国外的市场,在开始行动以前,他运用了一些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其中探索本国和外国企业管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方法是:C比较管理学。
220、比较管理学从创立至今,在三十多年中大体经历了A兴起阶段,C低潮阶段,D高潮阶段 发展阶段。 221、A兴起阶段 时期的特点是注重从概念体系上建立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着重研究如何把先进国家的管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其经济发展。
222、高潮阶段主要特点是:A成功地运用了文化学理论进行比较管理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B对企业内部管理要素和方式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并探讨、设计了分析企业内部管理要素的模型,试图为比较管理研究提供新的、科学的分析工具。C研究重点由过去的以概念分析为主转向以实践为主,从而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D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23、在法默和里齐曼模型的基础上,美国教授哈罗德,孔茨设计了一个模型,试图把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区分开来,以便更科学的界定管理原理的A普遍性,B可转移性。
224、“比较管理丛林”归纳起来主要哪些比较管理学派。A社会经济学派,B行为学派,C生态学派,D折
衷经验学派。
225、一般认为,B比较管理分析模式,是指由一系列与管理相联系的变量构成的相关模式或概念框架。 226、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外部环境的企业在学习借鉴其他管理模式时,会碰到A管理的可转移性和转移程度问题,B管理原理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问题。
227、某跨国公司打算开辟新的市场,但是新市场的地域文化与公司的本国文化相冲突,于是公司决定进行调整,那么以下哪些是通过比较管理学模式分析得出的。A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B将公司原有模式中可以变通的地方与当地实际结合。C采取措施将原有管理模式尽可能转移过来。
228、以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来表示的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普通适用的,但是,应用这些原理将随文化地域不同而不同。B正确。
229、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其他一切管理方法都会因外部环境-----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或伦理的等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A正确。
230、法默----里齐曼模型的创始人是:A差德 法默C巴里 里齐曼。
231、法默---里齐曼模型将整个管理过程分解为:A计划、组织B人员配备,C业务政策的制定,D领导E控制。
232、评价企业的效率可以通过下列指标来反映A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竞争的状况,B企业对生产力的利用程度,C成本和价格的水平以及它们与另一公司成本与价格的对比关系。D盈利率。E 每一雇员的产量。 233、法默和里齐曼进而分析了管理过程的10种基本要素,这10种基本要素包括:A计划工作与创新,B研究与发展,C人员配备,D生产与采购,E财务。
234、法默—里齐曼模式中提到外部环境约因素,它包括A教育的制约因素,B社会、文化的制约因素,C政治、法律的制约因素,D经济的制约因素。
235、尼希根和埃斯塔芬把管理哲学称为一个企业对其内部和外部的某些影响力量的明确的或隐含的态度和关系。它包括:A公司对消费者的关系和态度,B公司与供应商、批发商和推销商之间的关系。C公司对工会和工会领袖的态度。D公司与社会福利和教育机构的关系,E司与地方州和全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236、尼希根和埃斯塔芬认为管理哲学的某些要素不仅能够、而且已经成功地从一种文化地域引入到另一种文化地域,比如A一家纺织厂奉行的“尽快赚钱”,B一家纺织厂奉行的“从长远观点赚钱”
237、按照尼希根—埃斯塔芬模式,如果组织的特点、规模和技术是固定不变的话,A管理哲学,C环境因素。
238、一个企业对其内部和外部的某些影响力量的明确的或隐含的态度和关系,可称为D管理哲学。 239、尼希根和埃斯塔芬模式与法默-里齐曼模式相同的因素有A计划,B控制,C组织,D职工。 240、哈罗德 孔茨认为,为了研究管理基本原理的普遍性和可转移性,比较管理应当必须进行哪些区分A把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区分开来,B把一般管理科学与企业职能科学区分开来,D把管理实践与非管理实践区分开来。
241、孔茨模式将企业活动可以分为管理和非管理两大类B对。 242、管理态度依然被作为一个自变量而包括在孔茨模式之中。A不是。
243、非管理活动包括诸如A生产,B销售,C财务,D工程技术等很广泛的领域。 242、比较管理模式包括A孔茨模式,B法默-里齐曼模式,C尼希根-埃斯塔芬模式。 243、所谓环境,是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周围条件和状况。B正确。
244、下列哪些属于社会关系A职业关系,B法律关系C文化关系,D技术关系,E职业关系。 245、社会组织的复合性特征体现在B宏观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
246、一个工人,他是某组织(经济组织)的成员;又是家庭的成员,他若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他便同时又是政治组织的成员;他如果还在业余大学读书,就又成为教育组织的成员;这体现了个人在社会组织中的C复合性。
247、我们把与个人和组织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环境分为:A地理环境,B社会环境C人文环境,D自然环境,E文化环境。
248、组织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项活动具有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A对。 249、组织外部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A复杂性,B交叉性,C变动性。
250、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B交叉性。 251、变动性、交叉性、复杂性是B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
252、社会因素的变化引起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生产极其资源的分配,从而引起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的变化等等。体现了组织外部环境的B交叉性。
253、组织外部环境是组织从事各种活动所直接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A正确。 254、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B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C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255、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的作用:A制约作用,B决定性作用,D影响作用。
256、A消极的适应 是指组织用其自身条件去适应现实的环境,按照环境的限制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257、积极、主动的适应,是组织用其自身条件去适应现实的环境,按照环境的限制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B错误。
258、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A政治环境,B法律环境C经济环境,D文化环境,E科技环境。
259、构成政治环境的要素具有层次性,大体上可以分为:A稳定性环境要素,B相对稳定的环境要素,C动态性环境要素,D附属性政治环境要素。
260、组织经济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对组织经营活动的影响,并不是单方面发生作用,而是相互交叉结合在一起影响和制约组织的经营活动,以环境的整体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包括:A经济体质,B经济政策,C经济发展水平,D经济结构。
261、科技环境,或者说是科学技术环境,主要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总和。B错误。
262、一般来说,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等。其中重点是:B产业结构。
263、下列哪些属于企业没有承担的社会责任A污水大量排入河流。C企业冒“黑烟” 264、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伴随着西方国家B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265、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随着企业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A正确。
266、下列哪些属于企业所引发的社会问题:A烟尘污染,B 噪音污染,D录用女工。
267、某铝制品厂拥有员工一万多人,每天生产铝锭3000吨,前不久接到投诉,声称该厂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你认为以下哪些不属于该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A因生产原因很少录用女工。C产品不实行送货。
268、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源于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协调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A正确。 269、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发生的那些社会关系是组织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包括A企业与职工的关系,B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C企业与销售组织的关系,D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E竞争企业间的关系。 270、社会对企业的影响包括:A社会机能的失调。B社会矛盾,C社会问题。 271、从企业本身利益而言,获取利润才是最重要的。B错误。
272、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集中体现在。A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B企业生产经营间接发生的关系。
273、企业“永恒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指:A企业与职工关系,B企业与消费者关系,C企业与社区关系,D企业与生态环境关系。
274、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表现为:A工资,D福利费用。 275、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核心是:C保护消费者权益。
276、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曾一度忽视自己的社区责任,遇到了来自社区的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麻烦。后来,它的公共关系部受命发起了“改善社区环境”,以下哪些属于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A建立医院,B设立便民店,C 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种活动。E向市民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
277、企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哪些做法:A减少噪音,B控制“三废”排量,C重视物质资源的开发利
用。D与政府相配合。
278、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A变动性,B有限性,D相关性,E延续性。
279、被称为“永恒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有:A企业与劳工关系,B企业与消费者关系,C企业与社区的关系,D企业与生态平衡关系。
280、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限度在于企业对社会所做贡献的事实的限制B错误。 281、与相关性一样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有:C延续性
28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状态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反映。B正确。 28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模式C传统经济模式,D社会责任模式。
284、传统经济模式的主要论点包括A企业主管无权慷他人之慨,擅将企业的资金用于社会。B参与社会目标会冲淡企业的主要目标。企业无法承担大量的社会责任,D企业已经拥有够多的权利,不应再给予更多的权利。E企业社会行动有可能减弱国际收支平衡。
285、传统经济模式假设企业决策过程完全是理性的。B正确。
286、社会责任模式的主要特点:A社会大众期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B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期的自利,D企业应对社会问题负责,E企业拥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与能力。 287、“企业无法承担大量社会责任”是B传统经济模式的主要观点。
288、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规范包括:A法律规范,B政策规范,C道德规范。 289、市场选择完全可以规范企业行为,使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规范B错误。
290、企业行为的技术性规范具体体现在A计量法。B标准法。D有关商品质量的法规。 291、道德规范是通过B内心情感信念,C舆论 起到作用的。
292、行政管理系统运用干预的方式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A错误。 293、计划是在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一系列活动完成之前产生的。B错误。 294、狭义计划工作内容包括:A作什么,B谁来做,C怎么做,E何时做。 295、广义的计划工作指:A制定计划,B执行计划,C检查计划。 296、“5w1h”是C狭义计划工作 的主要内容。
297、D计划工作 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项职能。
298、计划工作的积极意义应当体现在:A预测变化,减少冲击,B指明方向,协调活动,C减少重复和浪费,D有利于有效地进行控制。
299、由于一场火灾,一个主要客户可能取消一项订货单,对此组织采取了补救措施,减少损失,这种做法体现了计划工作的哪些积极意义:A预测变化,减少冲击。
300、某企业每年都对下一年的生产经营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工作,细致的计划工作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效率增加,这种做法体现了计划工作的哪方面积极意义:A预测变化,减少冲击,B指明方向,协调活动,C减少重复和浪费,D有利于有效地进行控制。
301、减少经营风险对企业来讲很重要,计划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减少重复和浪费,它体现在哪些方面:A避免进行轻率判断,B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C减少迟滞和等待时间,D减少误工损失。 302、计划是控制的基础:A正确。
303、影响计划工作重点的权变因素有:A组织层次,B组织的生命周期,C环境的波动性,D组织文化。 304、高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重点是:C战略计划。
305、任何组织都要经历一个从形成、成长、成熟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在组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上,计划工作的重点也不一样,组织处于形成期时,重点是:A方向性、指导性。
306、在结果倾向型的组织文化中,组织的计划则会倾向于:A目标性,D指导性。 307、若环境变化的幅度大,计划的内容重点则应放在指导性的内容上。A正确。 308、计划工作的特征:A目的性,B首位性,C普遍性,D效率性,E创新性。 309、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要地位。A正确。
310、计划工作对人员配备的影响可能是:A需要委任新的部门主管。
311、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要地位。A正确。
312、计划工作对人员配备的影响可能是:A需要为人新的部门主管,B调整和充实关键部门的人员,D培训员工。
313、小张在做一份计划,他打算加进一些创新的东西,可是一些老同志告诉他计划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别出心裁,搞创新,你认为计划是否可以具有创新性呢?B是。
314、一个企业要开发一种重要的新产品,可能为此专门成立一个项目小组,并实行一种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和职权关系。这事计划工作对B组织工作的影响结果。 315、按计划的广度,计划可分为:A战略计划,B作业计划。
316、计划的分类标准有:A按计划的期限性分类,B按组织层次分类,C按组织职能分类,D按计划内容分类,E按计划的明确程度分类。 317、战略计划是按D按计划的广度分类。
318、按计划内容可以分为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A错误。
319、短期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灵活选择的范围较小,B有效的执行 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320、计划的表现形式有:A宗旨,B使命,C战略,D目标。
321、使命只是组织实现宗旨的手段,而不是宗旨存在的理由。B正确。 322、计划的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是:B宗旨。
323、B目标 不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324、C预算 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325、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A估量机会、确定目标。B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备择方案。C制定派生计划,D选择方案,E评价备择方案。
326、一家食品公司通过市调查和分析,发现儿童营养食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该食品公司又有能力研究开发和生产此类产品,进而进军该市场,这个案例体现了计划工作程序的哪一步。A估量机会,B确定目标。 327、确立目标时要注意:A目标要有明确的科学指标和价值,B选择适当的目标时间 D确立目标的内容和顺序。
328、由于计划的未来环境是复杂的,要想对它的每一细节都提出假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一般来说,对哪几个方面的环境因素的预测是必不可少的。B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C组织的资源,D组织的竞争者,E政府政策。
329、评价备择方案时应注意的方面有A要用总体的效益观点来衡量方案。B预测结果与原有目标在有形和无形方面比较。D注意发现每一个方案的制约因素或隐患。
330、滚动计划法的特点是:A计划期分为若干个执行期。B计划执行一段时期,就要对以后各期的计划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
331、滚动计划法的优越性体现在:A可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B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C增加了计划的弹性,D极大地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
332、滚动计划法保证了当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能及时进行调整,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直。A正确。
333、滚动计划法执行一段时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对以后各期的计划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并向前延伸一个新的执行期,并且每次滚动就是当期后几年的计划错误。 334、能够增加计划的弹性,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的计划方法是:A滚动计划法。 335、甘特图是在本世纪初由C亨利L 甘特 发明的。 336、甘特图是一种C线条图。
337、在甘特图中C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内计划和实际任务完成情况。 338、甘特图中纵轴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横轴表示要安排的工作。B错误。 339、甘特图是一种A计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