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作者姓名 李斗锋 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
准 考 证 号 058110150204
指 导 教 师 赵光锐
2012 年3 月16日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内容摘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留给
国人的谆谆教导。时至今日,相信没有哪个国家会怀疑教育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类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相信没有哪个公民还会怀疑教育对个人发展、个人顺利完成社会化的不可替代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公民无法平等享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不平等一直广受社会学者和人民大众的关注,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我国教育不平等现象在我国的具体表现,然后分析教育不平等出现的制度原因和特点,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育不公平 制度 优化资源
目录
内容摘要: ........................................................ 2 关键词: .......................................................... 2 目录 .............................................................. 3 一、当前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具体表现 .................................. 4 (一)地域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 4 (二)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 4 (三)流动人口的教育不平等 ........................................ 5 (四)不同性别的教育不平等 ........................................ 5 (五)不同阶层的教育不平等 ........................................ 6 二、造成我国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 7 (一)客观因素 .................................................... 7 (二)主观因素 .................................................... 8 三、浅析当前我国教育不平等的特点 ................................. 10 (一) 层次性 ..................................................... 10 (二)综合性 ..................................................... 11 (三)积累性和延续性 ............................................. 11 (四)新时代性 ................................................... 11 四、解决我国教育不平等的思路 ..................................... 12 (一)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 12 (二)改革完善不公平的教育招生政策 ............................... 12 (三)教育评价体系 ............................................... 13 (四)保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 ............................. 13 (五)建立促进教育公平的教师人事制度 ............................. 13 (六)构建促进教育公平的第三方监管机制 ........................... 14 (七)大力发展新型教育方式 ....................................... 14 (八)加强特殊教育 ............................................... 14 (九)严惩教育腐败 ............................................... 14 五、结论(概括) ................................................. 15 参考文献: ....................................................... 15
一、当前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具体表现
(一)地域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中国目前的发展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显著,社会发展中的这一特点也在制约教育机会的分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 全国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北京、上海和天津, 其文盲比例为2%, 高中以上的人口比例达68.2%,大专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29.8%;东、中部省份(安徽除外) 以及西部的新疆和陕西,其文盲比例在3.7%到13.4%之间,高中以上人口比例在51.3%到70.1%之间,大专以上的人口比例在4.4%到9.9%之间;西部的四川、重庆、宁夏和华东的安徽,其文盲比例在10.2%到13.3%之间,高中以上人口比例在44.8%到53.9%之间,大专以上的人口比例在3.6%到7.2%之间;西部的云南、贵州、甘肃和青海,其文盲比例在14.5%到19.8%之间,高中以上人口比例在39.8%到48.4%之间,大专以上的人口比例在3.8%到5.6%之间;西藏地区的文盲比例为37.2%高中以上人口比例为15.9%,大专以上的人口比例为0.94%。从地区间人均受教育年限看,也显示出地区间所存在的差异。2010年,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全国为10.32%,吉林省最低为3.85%;西藏最高为44.03%。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8.3年以上,但西藏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年,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以上数据表明, 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不仅存在, 而且已经对该地区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另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给不少省区的高考带来很大困难。以河南为例,全国每100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14.22所,河南却不到9所;全国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之比为6:4,而河南仅为4.5:5.5,本科在校生,同全国差距甚大。从重点学校布局看,河南9800万人口,只有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985院校河南没有一座。省内学校少,外边重点学校又招的少,所以他们只好在走钢丝中互相挤压,或花大钱到大城市去读那些公办学府兴办的收费学校了。1
(二)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1]
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存在五大不公平》,《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3月2日,第9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农村学生数量上远远超过城市,然而农村教育经费极其短缺,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另一方面,优秀的年轻教师大都选择到城市工作而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农村落户,因此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年龄等的不合理。
(三)流动人口的教育不平等
中国的城市化率一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这实际上与农民工进城直接相关。但是,这些年的城市化只是在统计方法上作了一个改变而已,实际上进城的农民工并没有真正市民化。农民工在一些城市打工,有的已经超过10年、20年,甚至30年,但是他们享受不到市民的住房政策、子女受教育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等。目前,全国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他们像蒲公英一般追随父母的足迹飘进城市,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接受教育的情况却与城里孩子大相径庭。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但在不少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仍存在障碍。为此,相当多的孩子只能选择设施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此外,同是义务教育,由于农民工子女进入民办学校,不仅享受不到两免一补,甚至教师的工资还要由这些学生家长来支付。这同样造成教育不公平。
中新网2013年12月10日电:卫计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指出,2012年年末,流动人口有2.36亿人,占总人口1/6。而在苏南更甚,苏州新闻网讯:2013年1月16日,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公布了2013年苏州人口主要数据。数据显示,至2013年年底,全市总户籍人口数为6538372人,全市流动人口登记数为6538536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基本持平,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三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流动人口的教育不平等问题日益显现!
(四)不同性别的教育不平等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全国城镇地区15岁及以上女性文盲率为8.2%;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女性文盲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