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2025-08-08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 16 - 2.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3. 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常见计算工具的认识与运用,学生使用不同的运算工具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用计算器计算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3.做一做练习。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 17 -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教学反思:

其实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使用计算器的技能,因而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得心应手。在学习新课时只是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学指导和自学过程认真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个别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稍有些差,利用晚上时间在家练练,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1亿有多大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 18 -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事先分组,学生将按照一定的操作规则进行操作。只是有个别学生课堂纪律有些问题,但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亿的大小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直线、射线和角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19 -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2.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小组汇报

3.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 20 - 名称 线段 射线 直线 图形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模拟80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