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2025-08-08

学习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①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2.①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 6 -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的是整万数的改写,学生通过自学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只是个别学生在改写时格式出现了一点问题,通过后面的后教环节,纠正了这一问题。当堂也完成了作业。

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2)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

⑴在省略12756和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 7 -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⑴万级以上,亿级以内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⑵千位上的数小于5时,直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千位上的数比5大或者等于5时,向万位进1,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⑶“四舍五入”求近似数时必须用“约等号”,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用“等号”。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通过学习对比我们知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将改写与求近似数分不开,做题的过程中常出错。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 8 -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 9 - 数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 (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本节课学习了数的产生,知道了数的产生过程和自然数,并且对数位数级做了简单的研究。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新课标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学生了解一下,但作业中存在大量的练习题,这给教学一定的困难,个别概念的学习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

亿以上数的读法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

- 10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模拟80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