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 17、电脑美术(1)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的作品。 过 程 与 方 法 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创设情境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明确绘画 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制作思路 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指导绘 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画、制作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展示 欣赏 评价 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 17、电脑美术(2)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2.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的作品。 过 程 与 方 法 你知道了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教学准备 创设情境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明确绘画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制作思路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师:这是两件是什么指导绘 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画、制作 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比比谁走得最精彩!” 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展示 欣赏 评价 四年级美术教案 1.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3.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
课题 课题:会游的玩具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教学目标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一、 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 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 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 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学生作品展示: 小组评、全班评、师评 明确 绘画 思路 指导 绘画 制作 展示 欣赏 评价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十九课:光的魅力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过程与方法 教学 准备 创设 情境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明确绘画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制作思路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执教时间:6月15日——6月16日 指导绘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画、制作 行展示。 展示欣赏 评价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 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 过程与方法 创设 情境 播放录像(课件1) 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以威武雄壮的秦军画面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产生心灵的震撼。) 明确绘画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课件4) 制作思路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指导绘(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画、制作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展示欣赏 (1)小组讨论、交流; 评价 (2)小组选代表说; (3)写一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