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2025-10-10

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

中长期发展规划

朱镇中心学校 刘勇

为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快更好地实现办学宗旨与办学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特制定了适合我校2015—2018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校情分析

阆中市朱镇中心学校始建于1996年,地处阆中、南部两县交汇处,系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20亩,在校学生约600余人,学校开设有幼儿教育,小学、初中教育,16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中级教师18人,县、地骨干教师3名。近年来,学校完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修建了教学楼、教学综合楼、教师周转房,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学校争取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装备了标准的理、化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乐室、美术室。

(1)发展优势

1、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学校领导班子,他们思想激进、工作踏实、团结协作。同时都在教学一线工作,有较熟悉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领导管理能力。

2、有一支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他们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特备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同志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担当意识较强。

3、有一个安全舒适,极具现代气息,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

现在的朱镇中心学校,建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两栋,安全舒适,温馨的

- 1 -

教师住宅楼学生公寓,同时建起了干净整洁的师生膳食中心,具有浓郁幼儿氛围的幼儿园,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基本齐全,特别是校园开放式书架,书壁让学生读书随地可看,随手可取、随时可读。

(2)发展劣势

1、学校虽然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了许多大量的工作,也让校园硬件有了改善,但是目前还缺乏一些功能用房,缺乏教师集体办公室,也缺乏教研组和团、队办公室。新课改推行到今天,我校还不能达到每个班有班通设备。。

2、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学校缺乏学科领头人、缺乏名师和专家型教师,甚至个别科任课教师配不齐。目前一些中年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工作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现象较严重;一些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教学经验缺乏,教学业务能力差,自信心不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差,将目前的工作当成一种过渡职业。缺少教、研、学的科研氛围。

3、学生生源水平不容乐观。我校地处阆中市偏远的农村,又是两县交界地带,现在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往集镇和城市集结,导致生源严重流失。几乎每期以一个小班人数减少。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行为习惯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加之现在在家带孩子的多是年老体弱、多病的爷爷、婆婆,他们本来教育意识不强,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网络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形式,没有很好地协调。

4、学校办公经费运转困难。由于学校极力改善办学条件,导致建修债务沉重,目前外债达两百余万元,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很多情况下教师正常外出学习、培训的经费都难以维持,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

(3)发展机遇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过立法加以强化;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教育投入逐渐增长;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进入新世纪以来,

- 2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目前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

2、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我校也列入阆中市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我校将会迎来又一次发展机遇,除来自于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外,同时也将得到教育同行办学经验指导。

3、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将打破成绩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这更将对学校提供适合做自己学校特色教育的空间和平台。

(4)面临挑战

1、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落后这是目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显性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同时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龄老化,二是知识老化,三是师资配备不到位。音、体、美等艺术专业教师十分缺乏;四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相当缺乏,工作稳定性差,五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缺乏。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我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实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较少。

2、科学评价标准的严重缺失,家校教育合力难于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隐形挑战。目前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仍然是围绕着“分数”在运转,虽然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并且很多学校也曾努力尝试过,但很多学校和教师迫于上级的“唯分论”考核及家长要求高分的主张不敢大张旗鼓地开展素质教育;很多家长观念陈旧,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认为家庭只提供衣食住行,满足孩子的温饱,而教书育人就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他

- 3 -

们分不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卫生及心理发展等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1)教育理想

教育是一项具有生命意义的事业,是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自由充分发展奠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理想”是始终关注人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需要将“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明确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人的成长、幸福、快乐是重要的教育目的,“以人为本,和谐自主,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是我校的教育理念。

(2)办学目标:环境美、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

1、把校园建成师生幸福共同成长的乐园,幸福的家园,合理规划布局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绿色幽静、书香浓郁。学校围墙、教学楼走廊、校园墙壁用开放式书架、书壁、书橱,师生的绘画、手工、书法作品进行装饰,充分展现校园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

2、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教师队伍,设立名师工作室奖励基金,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的好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能生活、会生存;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赖。

- 4 -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教室门文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为载体,让学生处处能感悟生命、领略情感,不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使校园文化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以团支部、少先队为龙头,突出学校德育;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发挥学生特长;深挖学校艺体教育内涵,创办学校艺体特色教育。

(3)育人目标 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1、“学会做人”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展个性,完善学生人格。 2、“学会生活”是指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

3、“学会学习”是指掌握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学会创造”是指学会研究、探索、实践、创造。 三、德育工作

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师德建设为保障,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每一位学生,创新德育载体,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坚持常规德育、主题德育、特色德育;以养成、礼仪教育为重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1、建立健全团、队组织机构,强化团队工作的履职尽责。落实团、队标志的佩带及学生会和班级监督岗工作,举行每周一的师生都参与的规范的升旗仪式,做到“仪式”、“主题教育”两落实,开播校园之音,在午餐和晚餐时段两次校园广播,开辟校园歌曲、校园新闻、美文欣赏等栏目。

2、每月开展一次德育主题班会,内容分别以“爱国”、“孝德”、“励志”、“勤俭”、“奉献”为主题。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落实班级“礼仪之星”、“爱心之星”、“文明之星”的评比活动,至少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每学期举行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收集、推广、推荐班主任工作成功案例和创新案例。认真落实“先进班级”和“文明寝室”的月评工作。

- 5 -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_固定试卷模拟3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