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实习报告 - 图文(2)

2025-07-04

第一节 工程概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因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而得名,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三峡河段全长约200km,上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选定的坝址位于西陵峡中的三斗坪镇,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45米(丰水期为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1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三峡水库移民迁移线以下淹没面积约1084km2,其中陆域面积为638km2,据1985年调查,淹没区内总计有耕地2.38万hm2(其中水稻田0.73万hm2,橘柑地1.65hm2)人口7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3.3万人,城镇人口39.3万人,农村人口约占46%,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及其他因素,规划迁移安置人口约113万人。1991~1992年对水库淹没区又进行了调查,淹没区计有耕地1.72万km2,园地0.74万hm2,河滩地0.39万hm2,人口84.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非农业人口48.47万人,非农业人口较1985年增长较多。三峡水

5

库系典型的河道型水库,水库长约600km,干流库段平均宽度仅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仅增加约1倍,由于水库延伸很长,因此淹没涉及的县市较多。计淹没涉及20个县市的326个乡,但没有一个乡全淹,受淹没面积占各县的比重也较小,淹没耕地一般占全县耕地的1%~4%,受淹没比重最高的耕归县也只占全县面积的5.9%。根据移民安置初步规划,农村移民基本上可以就近后靠安置。淹没涉及的城市有13个,4个需要另迁新址,其余可依托旧城,仅仅开辟新城区。重庆市改为直辖市后,淹没范围包括县级市在内为22个县市。

三峡工程所需投资,静态(按1993年5月末不变价)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库区移民工程400亿元)。动态(预测物价、利息变动等因素)为2039亿元。一期工程(大江截流前)约需195亿元;二期工程(首批机组开始发电)需347亿元;三期工程(全部机组投入运行)约需350亿元;库区移民的收尾项目约需69亿元。考虑物价上涨和贷款利息,工程的最终投资总额预计在2000亿元左右。

三峡工程分三期,从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15年。 一期工程5年(1994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升船机的施工,并完成永久五级船闸的施工。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已然,三峡水库成为了一座长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6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

一、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

1959年所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

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 同 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 防洪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方30余亿m3,兴建了荆江分洪等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御1954年类似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 上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约1000万亩。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技城洪峰流量75000-80000m3/s。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大于80000m3/s的有8次,其中1860和1870年洪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和105000m3/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m3/s左右。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

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它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可拦洪120-200亿m3,减少中下游淹没农田250-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市的

7

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 ★ 发电效益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主要供应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每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5000万t。是供 华中、华东地区的一个最优电源点。它将为华东、华中地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并对缓和两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煤炭运输巨大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华东、华中地区工农业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两地区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目前即需从北方调入煤炭,进一步发展火电受到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制约。华东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殆尽,华中地区剩余的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据两地区电力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15年内两地区需新增电力8000万kw,30年内需新增1.7亿kw,按兴建三峡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预测2000年两地区从区外调入的煤炭仍

分别达8500万t和4475万t,2015年分别达到1.7亿t和1.15亿t。若不建三峡,煤炭运输将更为困难。 ★ 航运方面

据有关方面预测,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t。目前川江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t。主要原因是川江航道坡陡流急,在重庆至宜昌660km航道上,落差120m,共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制段46处。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不修建三峡工程,虽可采取航道整治辅以出川铁路分流,满足5000万t出川运量的要求,但工程量很大,且无法改善川江坡陡流急的现状,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运输成本也难大幅度降低。 二、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

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工作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l60、170、180m,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建设”等三种类型共六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即坝顶高程185m,一次建成;初期蓄水位156m,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移民按统一规划,20年连续移完。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

8

三斗坪镇,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水电站位于河床溢流坝两侧坝后。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多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位于左岸。 工程总工期18年,其中准备工程3年,从正式开工至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期为9年。 三、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

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这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认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一) 枢纽工程设计和施工

三峡工程有优良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均可依靠国内力量解决,主要机电设备中除少量需引进外,绝大部分可以立足国内生产制造。

(二) 地震和库岸稳定

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建筑物按Ⅶ度设防。建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Ⅵ度,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水库库岸基本稳定,经多部门平行调查,干流库岸100万m3以上的大、中型崩塌、滑坡体约140处,其中有22处建库后可能失稳,但距坝址均在26km以远。经计算、实验,即使距大坝最近的新滩滑坡和链子岩危岩体整体滑入库内,坝址处的涌浪最高为2.7m,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建库后水面拓宽,水深加大,滑坡对航道的影响较建 库前为小。

(三) 工程泥沙问题

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2kg/m3。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

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本研究清楚。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采用这种运行方式(俗称“蓄清排浑”),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据数学模型计算,

9


三峡实习报告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总结范本]2024年老干部局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