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目录
序..........................................1 第一章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 第一节 工程概况.............................3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 一、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6 二、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9 三、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9 四、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可行性研究..........11 五、环境影响评价..........................12 六、工程投资估算..........................12 七、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13 八、主要结论..............................14 第三节 工程坝址选择和枢纽布置...............15 一、坝址的选择............................15 二、枢纽的布置............................19 第四节 施工导流与截流.......................21 一、一期围堰施工..........................22 二、明渠通航..............................24 三、明渠分流..............................25 四、截流龙口护底..........................25 五、二期围堰预进占........................26
- 1 -
六、截流合拢..............................27 七、二期围堰施工..........................28 八、三期截流..............................29 九、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 ...................30 十、导流底孔渡汛..........................31 第五节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32 一、大坝的施工............................32 二、船闸的施工............................43 三、电站..................................49 第六节 工程建设管理体制.....................50 第二章 葛洲坝工程..........................57 一、修建背景..............................58 二、主要结构..............................60 三、外形结构..............................61 四、建造过程..............................61 五、设施..................................63 六、技术问题 .............................64 七、导流截流问题..........................66 八、工程效益方面..........................67 第三章 三峡地区风土人情....................67 第四章 小结................................71
- 2 -
序
三峡工程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不仅土建、金属结构及机电工程规模之宏伟、数量之巨大是水利工程史上之冠,而且在技术上遇到的一系列困难问题,其难度之大也是罕见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的论证中,不少人担心以我国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能否胜任这一建设任务,甚至有人担心三峡工程会不会变成“无底洞工程”或“豆腐渣工程”,这些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的宜昌的南津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三峡全长193公里(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白帝城更加出名。
尽管三峡工程困难重重,但值得庆幸的是,“三峡人”以惊人的毅力,依靠坚强的决心,运用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的管理,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硬是赢得了所有的战役,取得了质量优良、造价节约、成效显著的满堂红战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不能不说是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
3
第一章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水利水电工程之一。早在1919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过在三峡建坝的设想,以改善川江航运、开发利用长江水利资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三峡工程从1954年开始论证,至1992年批准兴建,历时38年之久。1983年,水电部提出了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1986年至1988年,国家专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聘请412位国内资深专家,组成14个专题组,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可行性论证,提出了14个专题论证报告。经过缜密研究、充分讨论、反复论证,1989年5月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结论指出:三峡工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此后,党中央、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聘请了163位各方面的专家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了审查意见。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并专门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从决定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过程看,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极其慎重的、民主的、科学的,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