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0年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根据丹寨县矿产资源特点及全县十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及工业布局,积极争取国家资源大调查和公益性调查的项目在丹寨的实施;在国家、省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商业性的矿产勘查,重点开展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短缺或重要矿产(主要是铅锌矿和钼矿)的调查、发现和评价一批重要矿产地,形成新的后备资源基地;积极引导、鼓励商业性矿产勘查,重点是铅、锌、钼、金、锑及建材产业相配套矿种的勘查,增加可供开发储量,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矿产开发利用目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力争做到与经济发展增长需求相适应。开发利用力争做到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调整结构、优化配置、规模生产。扩大主要矿产铅、锌、金、锑的供矿能力,力争使丹寨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3、主要矿产品产量及矿业产值目标:主要矿产品锌矿达到5000金属吨,开采矿石7万吨;煤矿8万吨,水泥原料15万吨。矿业(包括采选业及其冶炼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煤炭达到0.2亿元,铅锌矿0.5亿元,水泥及建筑原料0.3亿元,其它矿产0.5亿元。
4、矿业结构与矿产品结构调整目标:矿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得到调整、优化。开采规模和结构进一步合理化,规模小、矿山过多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特别是调整铅锌矿和建筑用砂石矿的规模生产和矿山的合
12
理布局。全县矿山数在2003年的基础上,将原部份乡镇砂石开采纳入管理范围,总数控制在40个,其中铅锌矿山数控制在10个,普通建筑材料矿山(砂石场等)控制在20个,其它矿山控制在10个以内。重点加大以优势矿产为依托的铅锌、建材开发规模及其冶炼加工力度。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单一产品向多品种、初级产品向优质最终产品转变,延长产业加工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深加工、精加工矿产品,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矿产品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5、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有效利用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初步实现矿产资源的有序开采,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源利用率有较明显提高,骨干矿山的“三率”指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破坏性开采基本消除,乱采滥挖现象最大限度减少,煤矿开采回收率从目前的不足60%提高到70%以上,锌矿开采回收率从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选矿回收率从目前的85%左右提高到90%以上,同时鼓励和督促矿山企业对共、伴生矿产铅、金、钒等的开发利用。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资源储量规模基本适应。加大推广先进的采选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进一步开展矿山生态环境调查,提出保护治理规划。由于历史原因,以往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因矿山开发被破坏的耕地约2000亩,林地约5000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今后矿山环境监督管理要落实到位,使矿山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控制。要求在重要河流沿岸、水库边、饮水水源点附近的矿山企业尾矿及废石弃置必须按
13
水土保持规划处理;国、省公路干线、重要旅游线路两侧一定距离或可视范围内禁止新办采矿点,逐步淘汰关闭现有采矿点。在主要风景区保护区实行限采、停采,移地开采,并逐步停止采矿活动。规划开发区和其他限采区内需保护的文物古迹、地质遗迹、景点、景观等的一定范围内,禁止新办采矿点,现有采矿点要调整开采方向并逐步禁采。重要矿山的“三废”排放基本达到国家标准,选择部分矿山实施恢复治理,进行闭坑后的复垦、还绿,规划复垦耕地0.3万亩、林地1万亩、其它绿地0.2万亩,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初步改善,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下降。
(四)2015年远景目标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对内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加大,从县情、矿情和发展需要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得到完善,全面实现矿产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矿业权市场全面建立,矿产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实现科学有序的开发。采选的综合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比“十五”期间有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优势矿种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主要矿产品产量进一步增加,可供性进一步提高,使丹寨县矿产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山环境污染普遍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14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丹寨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前景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在实行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和私人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形成多渠道、多资金、全方位开发的新局面。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为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部署,配合省级规划总体纲要的具体要求,做好丹寨县内大调查项目的落实、衔接与完成。积极争取资源补偿费中的勘查资金的支持,开展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重点开展以东部地区锌(铅)、金、锑矿产的调查评价,同时进行重点矿山、城镇建设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环境和主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此外,丹寨硒米市场前景良好,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对含硒米进行专项农业地质调查。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为保证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鼓励并积极引导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加强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支持、引导,促进矿产勘查的市场化,理顺矿业权之间的经济关系,改善投资环境,实行有偿勘查,鼓励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
15
进行矿产勘查工作,探明可供矿山开采设计所需的资源储量。
鼓励对具有成矿条件好,勘查程度低的地区的勘查与开发,重点是铅锌、水泥原料、白云岩、矿泉水等矿产。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区外围及深部开展勘查工作,增加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储量,解决资源接替问题。
禁止在本级以上《规划》的矿产禁采区范围进行商业性勘查;禁止在相同地区对同一矿种进行低于同等工作程度的商业性重复勘查。
依法保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支持社会投资开展商业性勘查工作。
(三)规划矿种及重点地区
根据丹寨成矿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规划”期间,丹寨矿产资源评价和勘查的主攻矿种有:煤、铅、锌、锑、金、水泥原料、硅石、矿泉水等。规划的重点地区主要有:
1、公益性调查评价(见附表6及附图3)
主要开展东部南皋—雅灰铜、铅锌、金、锑多金属矿产调查。这一地区分布有数十个铜、铅、锌、金、锑多金属矿点,但资源状况不清,通过地质调查工作,初步查明其分布规律和远景规模,为进一步勘查提供目标靶区。
2、商业性勘查(见附表7及附图3)
鼓励县、矿山企业筹资以及引进县外资金等多渠道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规划”期间鼓励进行的商业性勘查主要有:
①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对南皋-排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