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特性,沉淀溶解、吸附溶解、吸附解吸和络合解络平衡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土壤酸碱性还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pH对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水解及其产物的组成和电荷有极大的影响。
(三)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Eh)是一个综合性指标,随主要决定于土体内水气比例,氮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易分解有机质含量、易氧化和易还原的无机物质的含量、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及土壤pH等于Eh关系密切、对污染物毒性有显著影响。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①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②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③发展清洁生产。
(二)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要根据污染程度的轻重进行改良。从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它的生物有效性入手,加强土、水管理(通过农田的水分调控,调节水田水土Eh值来控制土壤重金属的毒性、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改良剂、客土换土法)。②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治理:增施有机肥料及控制土壤pH和Eh,加速农药的降解。
第十四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土地(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 力。
我国土壤退化的一级分类:A 土壤侵蚀 B 土壤沙化 C 土壤盐化 D 土壤污染 E 土壤性质恶化 F 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简答:
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态势:
(一)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亿hm 2,几乎占国土面积的1/6,沙漠化、土壤沙化总面积1.1亿hm 2,占国土总面积11.4%。全国草地退化6770万hm 2,占全部草地面积的21.4%。华北主要发生着盐碱化,西北主要是沙漠化,黄土高原和长江上、中游主要是水土流失,西南发生着石质化,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肥力退化和环境污染退化,土壤退化已影响到我国60%以上的耕地土壤。
(二)土壤退化发展快,影响深远:土壤退化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仅耕地占用一项,在80年代十年间达到230万hm 2。今年来仍在加快,土壤流失的发展速度也十分注目,近十年来土壤酸化不断扩展,土壤有机污染物积累加速。土壤退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及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土壤退化的直接后果是土壤生态力降低,化肥报酬率递减,化肥用量的不断提高,不但使农业投入产出比增大,而且成为面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论述:
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一)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土壤沙化与土地沙漠化的重要过程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防治:土壤沙化的防治必须重在防,土地沙漠化是不可逆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旱地荒漠地区的土壤沙化、半干旱地区土壤沙化、半湿润地区土壤沙化。①营造防沙林带。②实施生态工程。③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④合理开发水资源。⑤控制农垦。⑥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
(二)土壤流失:土壤流失是土壤物质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运移
走的侵蚀过程,也称作水土流失作用。土壤流失的主要类型有:流失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防治:①树立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的全民意识。②防治兼顾、标本兼治:无明显流失区在利用中应加强保护,制止乱砍乱伐、轻度和中度流失区在保护中利用,在坡耕地地区,实施土壤保持耕作法、在土壤流失严重地区应先保护后利用。
(三)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想象或过程。其主要类型:现代盐渍化、残余盐渍化、潜在盐渍化。防治: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应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合理的灌溉制度、采用节水防盐的灌溉技术、减少输配水系统的渗漏损失、处理好蓄水与排水及引灌与井灌的关系。②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农业结构。③精耕细作。
(四)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土壤潜育化是土壤处于地下水饱和。过饱和水长期秦润状态下并出现因Fe、Mn还原而成的灰色斑纹层。或腐泥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防治:①开沟排水,消除渍害。②多种经营,综合利用。③合理施肥。④开发耐渍水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