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双手协调细致地配合,因 而会出现以上的情况。据此,在评价时应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继续开展方形 围合活动练习并注重个别引导。
第二次指导:10月23月 模拟构造“电冰箱”
1、出示电冰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知道它的结构也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构成的。
2、启发幼儿说说怎么样把平面的冰箱搭建成立体。
3、师示范立体冰箱的拼插方法。重点示范如何从平面连接成立体。 4、提出要求:拼插要牢固。颜色只能两至三种颜色。 5、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拼插。师来回指导。 6、评价作品。
观察与反思: 这个结果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上周拼插“电视机”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 没拼出来,没想到这周的“电冰箱”反而更多的孩子能拼出来。我想,我可能是我在讲 解示范环节,新的 “折分法”来示范“电冰箱”的拼插方法,告诉他们两根指挥棒、 三个眼镜就能变成“电冰箱” ,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接受这种方法,所以今天的拼插结果 非常理想。
第三次指导:10月27日 模拟构造“娃娃床与沙发”
1、启发幼儿回忆参观过的家俱店,说说有什么家俱,引出床。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物征,说说床与沙发有什么不同。 3、师示范拼插。重点讲解沙发扶手的连接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喜欢的家俱进行建构,重点指导幼儿沙发椅背与扶把的连接方法。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5、评价幼儿作品:建构的方法是否正确,建构物是否牢固。
观察员与反思:本次游戏设计更有趣的引入,加上吸取上次游戏时采用的“折分法” ,果然多数幼儿都能拼出作品来,而且能力较强的幼儿也能有一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拼出有创意 的作品。但也是有个别的孩子一直不参与或按自己意愿拼插别的物品,因此今后需要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首先引导幼儿浓厚的兴趣;其次,帮助其树立信心。
第四次指导:10月30日 模拟构造“桌子” 1、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桌子、椅子的结构。
2、帮助幼儿分析桌子的拼插方法。重点讲解圆形、正方形的围合方法。
3、提出注意点:桌子的四条腿要一样长。 4、幼儿游戏,师指导。 (1)学会围合的技能。
(2)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拼出不同的桌。 (3)提醒幼儿注意桌的四脚要一样长。
5、幼儿排列自己的作品。互相观赏,师肯定有创意的作品。
观察与反思: 幼儿的能力强弱参差不齐,拼插桌子相对拼插椅子难些,但在今天拼插“桌子”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然地按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选择拼插内容,能力强些选择拼 插桌子,能力更强的可以独立拼插桌,能力弱些选择拼插椅子,这样给予幼儿很好的自由选择空间,使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了发展。这种“结构”的活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值得提倡 。
第五次指导:11月3日 模拟构造“桌椅” 1、直接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组织幼儿观察活动室的桌子、椅子的结构。
3、提出要求;桌子、椅子的四条腿要一样长。可选桌子的颜色要统一色,椅子的颜色也得统一颜色。 4、幼儿游戏,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拼插出不同的桌椅。
5、展示幼儿的作品。并组织幼儿一起评价作品。
观察与反思: 幼儿在回忆与观察的基础上,积累了建构对象的感性经验,因此,幼儿能拼插出多种形状的、有创意的桌子来,且在形状、色彩、及大小等方面都丰富多彩,实在令人喜 悦。 作品的展示使幼儿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同时也激发了参与活动的愿望。 反思本活动, 深感经验是创作的真正源泉,今后应多引导幼儿观察积累感性经验。
第六次指导:11月6日 模拟构建““碗””
1、出示每天吃饭使用的实物碗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制作好的碗,并向幼儿讲解示范制作的方法。
3、提出注意点:
(1)可选用单色进行。
(2)不争抢玩具,互相谦让。
4、幼儿自由构建,师全面观察幼儿构造情况。并给予指导。 5、组织幼儿评价作品。并表扬认真完成作品的小朋友。
分析与反思 :幼儿对每天使用的碗十分熟悉和亲切,因此,拼插时十分兴趣,且对于碗的外形特征掌握较好, 所以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拼出完整的作品。 对于个别作品接插不紧而松开, 就及时地给予指导,主要以拟人的口吻: “碗破了,盛汤会流出来的,赶紧给补上吧。 ”引导孩子观察插孔与插子的连接方法,要求接插时要对准插孔用力插紧。
第七次指导:11月10日 模拟构建““灯”” 1、 出示实物台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2、 出示范例,启发幼儿观察台灯的结构。
3、 向幼儿介绍拼、插台灯的材料,师演示拼插台灯的方法。 4、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拼插,师重点指导幼儿合理使用材料及在作品中突出台灯的 特征。
5、 组织幼儿用拼插好的台灯进行游戏。
分析与反思:幼儿在回忆与观察的基础上积累了建构对象的感性经验,能力较强的幼儿已经初步懂得运用一种或是两种颜色搭配进行拼插了,其余幼儿还是不太懂得,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
措施与调整:让幼儿欣赏用两种颜色搭配拼插作品的美观,激发学用两种颜色搭配拼插的愿望。
阶段小结:幼儿大部分能清楚的知道拼插材料的名称以及较好学会简单的拼插技能,虽然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很漂亮的把材料连接成型,但是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能认真的学习,就会有进步的空间。在拼插材料的神奇变化之下对结构游戏慢慢的产生兴趣,大部分幼儿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的完成作品并且能够接受老师的口令,做好活动结束收拾好材料的工作。
第三阶段:2014 年 11 月 13日——2014 年 12 月
(一)预定游戏主题 模拟建构:风车、手镯、手铐、自行车、汽车、房子等
(二)游戏目标 :
1、激发幼儿喜欢建构的兴趣,同时鼓励与同伴一起游戏。 2、培养幼儿爱护收拾玩具及轻声进行建构的好习惯。
3、让幼儿对材料感兴趣,感知材料的特征,熟悉材料的操作方法。 4、初步学会用延长、接插、围合、垒高的技能拼一些对称的物体。 (三)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花片、聪明棒、其他积塑;小型积木等 2、知识准备:掌握结构游戏中花片连接的技巧。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11月13日 模拟构建“风车” 1、出示范例,观察其结构。 2、启发幼儿说说风车的拼法。
3、师重点讲解风叶的交叉连接方法。 4、提出要求:孔与孔插紧。
5、幼儿拼插,师提醒幼儿插紧,注意选择颜色。 6、幼儿玩“风车”游戏。
反思:这次活动孩子兴趣度不高,能够完成的作品也是很少,孩子虽然对风车很熟悉,可是还不是很理解风车的结构组织,导致在拼构过程中没办法完全完成,特别是交叉连接,也就是风叶的位置拼插不正确。
措施与调整:
1、利用离园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练习。
2、正确引导风车的结构组织以及正确的拼插方法。 3、让能力强的幼儿带领能力弱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11月17日 模拟构建“风车”
1、启发幼儿一起回忆上次活动的情况并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材料,并提出要求。风叶的交叉要连接好。 3、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进行建构。师指导。 4、展示幼儿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5、组织幼儿收拾玩具材料并结束活动。
反思:本次活动相对比上次活动好些,大部分孩子能够完成作品。而
且能力较强的幼儿还会帮助能力相对弱的幼儿。在拼插房风车时能慢慢注意风叶颜色的搭配,但有的幼儿在拼插时依赖性强,不喜欢动手,要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才愿意拼插。
第三次指导:11月20日 模拟构建“手镯” 1、出示手镯,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
2、师示范拼插手镯,并讲解拼插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3、提出要求:选用单色进行拼插。围合时插紧。 4、组织幼儿建构师指导。
5、引导幼儿将拼好的手镯送到角色区的商店。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6、小结。
反思:本次活动幼儿都能够很好地完成作品。在游戏中都表现不错,只有个别调皮的孩子,偶尔会将别人的作品弄坏,收拾玩具的速度较慢。
第四次指导:11月24日 模拟构建“手铐”
1、以要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拼插手铐引导认真幼儿观看。
3、提出要求:玩时不大声叫喊,不把玩具乱扔。
将两个手镯连接一起就是手铐。连接口要插紧。 1、 幼儿建构,师指导。
2、 组织幼儿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并结束活动。
反思:经过上一次的拼插活动,有大部分幼儿能愉快、独立地完成作品,但还是有个别的幼儿不爱动手完成作品,甚至是只完成一半就没信心再坚持下去,我将对这一情况加以指导。
第五次指导:11月27日 模拟构建“自行车” 1、 出示范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2、 帮助幼儿分析自行车的拼插方法。重点讲解圆形的围合方法。 3、 提出注意点: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可以一样大也可以一个大一个小的。
4、 幼儿游戏,师指导。(学会围合的技能。启发幼儿插紧,注意选择颜色的搭配。)
5、 幼儿排列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师肯定有创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