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通过“和”与“对”的品味,感受汉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同时“牵一发而动全身”,顺势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体现了读写结合,让学生经历独立概括—集体评议—再次修改的过程,使学生组织语言最优化,又体现了语文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借助外貌,走近老人
1.师:通过上面我们对两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不难感觉到正是老人对海鸥的无私关爱,才使海鸥对老人如此地眷恋,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文中有一句对老人的外貌描写,找到后请用笔划下来。
指名读。
2.出示自读要求:仔细默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或词最打动你,圈出来,把你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批注在旁边。
学生按要求阅读、划批。
3.集体交流:这句外貌描写哪个字或词最打动你,为什么?
指名谈,同时实投展示其划批情况 集体评议,规范批注 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细读文本需要关注细节。这句外貌描写虽然只用了40个字,却捕捉到了老人身上最朴实、最现实的外貌特征,通过“背驼了”,通过三个“褪色”,有力地说明了老人身体不佳,生活节俭。在自读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边阅读边划批,不动笔墨不读书,既巩固了阅读的方法,又使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高大,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4.拓展对话:
①出示老人邻居包师傅的话,自由读
“我住他隔壁,难得闻到他厨房有肉香。他早上起来,烧了水,冲杯热茶就满意了;中午下点面条,或是到食堂打点儿馒头,吃一半,留一半,晚上喂了海鸥回来,热一热又是一顿。他吃菜省得很,不大炒菜,连咸菜都是自己做的。他烧的是路上的树枝,穿的也是自己一针一线缝的。我说吴师傅,你莫省坏了身子。他说没办法呀,不省,海鸥就没吃的了。”
②师(出示老人的照片):同学们,这就是吴庆恒老人,其实老人每月有308元的退休金,在当时对于孤身一人的他来说,是可以安享晚年的,而他毫不吝啬地给海鸥买饼干,自己的生活却变得十分节俭,如果你是被他喂食的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指名自由表达
5.感情朗读:同学们,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读出来。(再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引入,升华了学生的阅读理解,通过角色换位,触发了学生表
达的欲望,在与老人的对话中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小结学法,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并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初步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课下请同学们抓住描写老人动作、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语句,细细品读,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18 老人与海鸥
喂食 呼唤 交谈 盘旋 鸣叫 肃立
老人 海鸥
七、学习效果评价 (一)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总评 (二)评价量规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学习态度 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 学习习惯 阅读中积极思考,独立划批,并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学习方法 会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正确默读,并有一定的速度。 学习能力 能清楚、简练地概括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八、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扎实双基教学,立足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追求朴实、高效的课堂。具体表现在:一是方法给得明。抓住关键词是理解句子意思的一种方法,通过“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一句的解读,让学生习得方法,再通过对外貌描写的自主阅读,使学生在运用中实现了对阅读方法的建构;二是思路理得巧。借助第一个重点句中“和”与“对”的比较阅读,巧妙地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学生划分部分降低了难度。三是训练做得实。既注重概括、理解、批注等语文技能的训练,也注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注重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特别是概括主要内容和批注交流后,给予学生修改的机会,更凸显了阅读训练的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