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模型(4)

2025-11-18

三.综合评价

以上三个模型的建立分别对应了1,教师自评。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3,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判。为了使这次对教师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可以调节一个合

Q理的数据使它们的比值波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M?

R?W为了突出学生在评价的比重,可以在学生和学校领导的评价中分配权重值。 比如:学生占0.6%,学校领导占40%。 则这个公式可以表达为:

QM?

R?60%?W?40%假设0.75?M?1.25M在这个范围内这次评价有效,超出这个范围这次评价无效。

在有效的前提下再对教师分出等级,看教师属于五种评价集(“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中的哪一个。

而在这里,在有效的前提下,采用教师的自评得分来得出教师的最终的结果也是本模型的一个创新点。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动地位。从而改变以往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一直处于的被动地位。

等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如果无效,可以重新对教师进行二次评审。

第 16 页 共 18 页

标准 Q?0.8 0.8?Q?0.7 0.7?Q?0.6 0.6?Q?0.5 Q?0.5 七、结果分析

在以上三个模型中,其中只有第三个模型中举了一些数据,而其它二个模型由于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依据而没有给出,但从其思路可以很明显分析其结果,只要教师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比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确保这次评价的有效性,而在具体的三个模型的评价中,主要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和加权,量化的方法进行模型的分析,由于模糊数学模型对评价问题的优越性,就可以相对准确的给出对教师评价的结果。

在模型中可以根据各方面所占的比重不同面调试各方面对教师评价的权重,使结果更加准确,在整个过程中均采用一分制的原则,使三个模型处于相同的地位亦便于处理,使各个模型中的评价结果一一对应,从而使结果分析更加简单明了。

八、模型评价

8.1 优点

(1)采用模糊数学建模,充分考虑许多因素。评价尽量客观,真实,全面。 (2)采用加权,分等。使教师之间互相的竞争,同时也保护了教师的积极性。

(3)模型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建模,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要方面,综合评议。真正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引导性和促进性。

8.2 缺点

(1)没有大量的数据来调整模型的系数,使模型更加贴进现实。 (2)对于结果有效性范围的确定不是很准确,采用人为划定。 (3)如果这次评价无效,其后的处理方法不太详细。

九、模型改进以及推广

9.1 改进 第一,在模型中有的数据不是十分的准确,系数的分配可以通过长期的调查分析更加准确。这是本模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之一。

第二、可以增加评价教师的元素,使评价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9.2 推广

模型可以用于创新性,科技类公司的人员测评,对于复杂型劳动的公司人员的管理有极大的帮助。

第 17 页 共 18 页

参考文献

(1)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编委会,《高等学校院系课程设计与教学质量评估指导手册》,中国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8。

(3)苏金明,沅沈勇,MATLAB6.1 实用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朱道元,数学建模案例精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萧树铁,数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刘承平《数学建模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陈惠,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在校本教研中学会评价》。

第 18 页 共 18 页


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模型(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常态下地质勘查单位生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