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希贵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书

2025-11-21

一、关于读书体会

这次读书是及时雨。对我来说,读李希贵的书,既是基本建设,也是“急用现学”。目前的教学转型是一场根本性的改革,决不是某一种简单的方法性的改变。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的转变。面对这次变革,首先是我面临困惑。所以学习中我很注意李希贵校长先进的教改观念。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早在冷冉、于冶青时代我就看其人的书,聆听冷冉、于冶青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传诵讲解。现在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认识与当年又有不同。

这两本书寒假一直在读,用了些心思,时间关系主要谈谈学习李希贵教育观念上的收获。

李希贵是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践行者。我认为其特点和高度主要在于他搞课程整合和学科间知识整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老师选择课程。

客观上他有课程开发权。

我们没有人家的造诣和高度,也没有人家的权力,但我们学习李希贵的空间很广阔,起码可以借鉴。

具体说,李希贵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管理观念、领导观念、评价观念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所以具有权威性。

他所谓“新学校”的理解——其实是他认为真正的好学校、优秀学校的标准,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 ............

1

他提出学校的发展和改变——只有改变了课程,学校才可能改变。道出了改变课程是推进学校发展的不能逾越的途径。否则学校的发展只能是局部的,表层的,甚至是暂时的。 ............

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个老师不幸福,他就不可能塑造出幸福的心灵,就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我分析这里他起码揭示了四个道理:①师生“幸福”的重要性;②教师幸福感与学生幸福感的紧密联系;③师生幸福感与优秀学校标准的关系;④打造师生幸福感对学校改革的重要性,是校长的重要职责。

李希贵的观念也表现在境界与气度上。他说优质学校总是被赞美之声包围。但抱怨总是存在的。“当我们听不到抱怨的时候就是停止进步的时候”。这种责任感、境界、气度令人震惊。

他有很多阐述哲理深邃:有人活着的时候好像感到永远不会死(我理解这是因为无限的私欲);但到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好像没活过一样(我体会是因为他什么都没为世界留下)。“教育人”应为世界留下点什么呢?知识——不是咱创造的;能力——咱能培训出来?人才——闹不好就是扼杀?唯有精神和文化可以传流。 ....

他又说,每所学校情况不同,校长面临诸多困难和选择。但只要有“学生向往,教师愉悦这样一个总价值判断,我们就有希望带出新学校!

2

他还说,一个老师只要成熟、敬业、用心、努力就可以优秀;但要卓越、杰出那还有很大差距。一个校长优秀之后,要有更大建树,成为教育家,就难了。怎么办?就要自我诊断,尤其是师生家长全员参加;找出问题,找到出路,实现发展。这里面就有文化的要素,有课程的要素,等等。这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属性,也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时下校长的短处。

关于制度的辩证法——他认为学校没有健全的制度难..........以优秀;但过多地依赖制度就会抑制创新。如何更多地腾出...................文化引领的空间,这是一个前景远大的,非同寻常的“新学.......................校”建设的重要阵地。真是发人深省,说出了我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

卓越的领导者是新学校的宝贵财富。如果校长能像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那样,“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十年辛苦不寻常”。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融生命生写作为一体——去研究教育教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我们的老师幸福地工作就大有希望。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也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关键要素。

学校平庸校长也可以干下去。学校为什么平庸?教师为....

什么教学改革,不积极,不主动?因为平庸的学校也有生存空间;平庸的教师也能捧住饭碗,而且还有种种理由,甚至

3

抱怨怀才不遇。因为教育没有风险,学校一般不至于倒闭,......教师一般不至于“破产”。而商界、企业界则完全不同。这..........种阐述令人震惊。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也是好事。如果能让校长开始有危机意识,我们能想办法让教师肩负一定的风险,恐怕就不由你不更新观念,改革创新,让学生喜欢,从而提高办学成绩。当今世界各行各业风险多多,而教育却是“温柔富贵乡”,长此下去,前景不堪设想。

他又指导我们,在评价学校、评价一堂课、评价校长、评价教师的时候,不要怕揭示问题,不要怕触到疼处。尤其是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去感受,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读李希贵的书自始至终很感动,很震撼。李希贵是当今教育大家,是公认的民族英雄。我们长兴岛不是北京;长兴岛的学校不是北京十一学校;我们这些校长也不是李希贵。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样的;我们的办学治校大背景是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工作要求,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样的;作为校长我们的权力和义务是一样的。作为“匹夫”我们的社会责任是一样的。李希贵关于教育的阐述是一笔财富。这笔财富有其社会性,所以也属于我们。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思想、精神、观念、志向、胸怀、境界、风凡和方法论可以迁移过来变成我们的思想意志,制订出我们的计划和行动。

4

归根到底有三大问题:

㈠、知道学生不快乐,不喜欢,甚至厌弃!为了高效,不断加码延时,灌输。

㈡、也在寻求出路——高考成绩不降,教师相对宽松,学生较为快乐(不用说幸福)难哪!

㈢、改革有风险——但,要认识到现在(以前)某些做法(现象)的弊端,研讨有效的做法和途径。如学生不动;学生抵触;学生抄作业。辩证法就是这样——讲多了收获少;讲深了体会浅。关键是解放学生,启迪学生思与问。所谓转型关键在这儿。至于这样以来教师负担更重了,——那就奉献吧。

总之要找出问题,找出方法,确定打法,坚定转型,领导一场扎扎实实的坚定有力的改革,从马年开始,从自身开始。

5


关于李希贵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应用文110道判断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