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对策(3)

2025-07-01

气体混合排放,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中毒和窒息

(1)工艺过程中的有毒物质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氢氧化钠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个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硫磺回收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羟基硫、二硫化碳等,二氧化硫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窒息。皮肤或眼睛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哟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痒、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接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羟基硫对肺部有轻微刺激性,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时可引起抽搐,乃至发生呼吸麻痹而死亡。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现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经衰弱综合症,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氮气: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高时,患者最初感到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2)导致发生中毒窒息的原因

生产过程中,以下原因可导致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如设备及管道密闭不严、设备及管道选材不当造成腐蚀穿透、人员违规操作,导致有毒物料泄漏,未对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或作业人员不按照要求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进入他罐作业时,容器内未清洗、置换、置换彻底但未有效切断物料来源,未经取样分析合格。

硫磺回收后的尾气经尾气处理及焚烧后高空排放,密度比空气大,可造成地面二氧化硫气体聚集,有发生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

生产过程中用于物料保护或设备管线内置换使用的氮气,如果处理不当或误通入容器中,会使人窒息,甚至发生死亡。

操作人员站在下风口开启泵前排气阀或进行取样作业,又未佩戴有效的安全防护用品,有中毒窒息的危险。

3)灼烫、冻伤

(1)工艺中存在的腐蚀性物质

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

甲基二乙醇胺:呈弱碱性,有腐蚀性。 硫化氢:遇水易形成氢硫酸,具有腐蚀性。 二氧化硫:遇水易生成亚硫酸,具有腐蚀性。 (2)蒸汽及高温物料

工艺过程中蒸汽加热,若蒸汽管、热水管损坏,蒸汽、热水喷溅到人体,有被蒸汽、热水烫伤的危险。

装置开车危险性分析

开车过程中,装置设备、管道要引入各种工业介质进行吹扫、置换,程序繁杂、步骤多、参数变化大、要求多、时间长,因而操作不当极易发生事故。

(1)设备、管线吹扫、置换、送气(液)操作

设备管线进行吹扫、置换、送气操作室开工前期操作。在这一阶段中,如果设备管线未吹扫干净就投入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杂质会阻塞管道或损坏阀门的密封面。

设备管线在开工中必须用工艺介质置换合格,上一工序工艺介质未合格前不能进入下一工序,否则会影响下一工序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事故。特别要禁止用可燃气体直接置换空气。送气(液)时要检查阀门(盲板)的状态,防止因介质泄漏而发生意外事故。

(2)设备管线升温、升压

设备从常温、常压到操作温度、压力必须保持一定速率,升温、升压过快产生的热应力、压力降会损坏设备,可造成事故。升温过程中,工艺气体(特别是水蒸汽)产生的冷凝液,应及时排出(送液时要注意排气)。如排液不及时,气体带液,可造成“水击”损坏设备。

开工过程中,还要认真检查有关阀门盲板,防止发生窜气、倒液,造成事故。特别是气液窜入装有催化剂的设备时,还会损坏催化剂。

(3)反应炉的点火、升温

反应炉点火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因为在点火前,如果炉膛内可燃气体浓度已经达到爆炸范围,未被置换干净,点火操作往往会造成炉膛爆炸。此外,升温过快易造成耐火材料产生裂缝、松动、甚至脱落,开工后往往造成炉外壁超温变形。

装置停车危险因素分析

停车过程中要按照停车步骤操作,这个操作中存在的危险主要有: (1)减量、断料操作

①空气与可燃气在设备内混合,如空气进入二硫化碳精馏塔、二硫化碳贮槽;可燃气体进入停工后排空的设备、管道等,都可能发生爆炸;

②高压气体进入低压设备,可造成设备爆炸着火; (2)设备管线降压、降温

与开工操作一样,设备的降压、降温也严格控制速率。降温速度过快,会产生热而损坏设备。降压速度过快,可压差大或气(液)倒流,而造成事故。

(3)塔、罐停工

精馏系统中,塔、罐、泵中存有大量的可燃液体。停工过程中要进行排液或设备管线排空操作。排液操作中,如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发生管线窜液或外漏,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发生火灾、爆炸。排液中,如塔、罐内形成负压,会造成设备抽瘪而损坏。停工中,如空气进入存有二硫化碳的塔、罐中,设备内可形成爆炸性气体,遇见明火、火花、静电等即可发生爆炸、着火。

2、应对措施

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定期进行巡查,完善各类规程。

3、解决措放

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完善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反映能力及时启动安全应急方案。

9.16 设备危害

1、产生原因

生产过程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灾、爆炸 ①液硫制备单元

硫磺属于乙类火灾危险物质,自燃点为232℃,遇到明火或高温易燃;设备和管线中的液硫磺采用低压蒸汽加热,若超出150℃,粘稠度会增加、输送阻力增大,会引起输送设备损坏,发生液硫泄漏事故。

②天然气净化单元

由于材质、焊接、疲劳、腐蚀等因素作用下,吸附塔可能产生裂纹、穿孔;加之反复周期加压、泄压,壳体易产生疲劳破裂,导致介质泄漏。

除塔本体外,其附件、密封件缺陷,也可引起泄漏。生产时与塔体相连的法兰、放空阀等设备应该严密,以防止泄漏而造成隐患。

③二硫化碳反应单元

生产过程涉及硫化氢,它有毒且腐蚀性大,易使管线腐蚀减薄以至穿孔泄漏,泄漏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引起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④二硫化碳精制单元

若蒸馏系统密闭不严,高温物料泄漏遇到空气可发生自燃;若管道、阀门被凝固点较高的物质凝结堵塞,安全阀同时失效,可导致塔内压力升高而引起爆炸;

⑤硫磺回收及处理单元

a.自保联锁失灵,若关闭阀门不及时,也会造成泄漏引发火灾事故。 b.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低浓度H2S等易燃物质,一旦发生超压或设备泄漏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和着火事故。

c.在尾气中含有可燃的COS、CS2及液硫、气态硫,一旦发生超压或设备泄漏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和着火事故。

d.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单元过程涉及硫化氢,它有毒性且腐蚀性大,易使管线腐蚀减薄以致穿孔泄漏,泄漏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⑥若工艺设备如罐、槽、泵、阀门、管道等因质量不好或安装不当发生泄漏,转动设备密封处泄漏或阀门、管道连接处泄漏,系统内的高温、可燃物料高速喷出,可起火燃烧而引发大面积的火灾爆炸事故。

⑦设备、管道材质不合格,设计、制造质量差,工程设计、安装有缺陷,工艺流程或参数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如易燃易爆场所使用不防爆的电气设施,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设备、管道有缺陷,不定期维护检查,设备带病运转,可能导致物料泄漏遇到引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设备检修时不执行动火检修制度,未办理动火证、未清洗置换彻底、违章检

修,可能因为违章作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在防火防爆区域使用明火、使用非防爆的电动工具或易产生火花的铁质工具、穿着带铁钉的鞋或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物,均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

在停车检修时,设备管道若置换不彻底或有死角,或局部检修时,未与系统彻底隔绝,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检修明火或铁器碰撞火花引发燃烧爆炸事故;露天布置的设备管道发生泄漏,在一定条件下局部空间也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发生着火爆炸。

(3)压缩过程危险性分析

①如果冷却系统断水、润滑系统断油造成压缩机内温度过高,同时压缩机断水、超温联锁停机功能失效,导致机内润滑油碳化并发生燃烧,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

②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安全附件(压力表、安全阀)不健全,没有及时送检,以致出现超压时,防护设施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泄压,可造成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的超压爆炸。

③压缩机系统停车时,严禁高压气体窜入低压系统,一旦发生窜压事故,可导致超压爆炸。

(4)放空管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放空管上未安装阻火器或其他限制火焰的设备,可导致气体在管道出口着火或外界引火源引燃管口可燃物质,并使火焰扩散到工艺装置中去。

放空管口未处于防雷保护范围内,雷击可引发着火爆炸事故;放空管口无良好的接地,当放空气体流速较快时,可因静电放电引起事故。

(5)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危险性

生产过程使用的设备、管道多数属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压力较高且处理的物质具有腐蚀性,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因腐蚀而壁厚减薄,继续运行而强度不足;如果在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存在缺陷,未使用国家定点生产的合格产品;配备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安全阀)不全或不能正常使用;在使用前又未进行全面的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未按照规定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带病运行;压力容器使用管理不当,未及时检查、检修;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易发生物理爆炸。再加上某些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内处理的是易燃易爆物质,如锅炉、余热锅炉等,一旦设备、管道爆炸后,会引发重大火灾事故。

在停车检修和开车时,未对压力容器、管道进行置换,或采用非惰性气体置换,或置换不彻底,空气混入容器、管道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检修时在管道上未上盲板,致使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操作阀门有误使容器、管道中漏人空气,


试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对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办公室主任廉政风险点及风险防范自查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