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实话实说》、《人生A、B剧》等之类的电视节目,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这些节目有相当高的收视率,同样也深受广大的高年级学生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例如第九册《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一课时,我以主持人的角色参加,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哪些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最后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5
提出要求。
(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确实,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如教学十册《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一课,我以学习者的角色,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基因工程、电子网络、“神舟号”飞船……向大家介绍,学生早有准备,热情很高,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二)开放式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按主体教育的观点,学生只有获得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
1、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思想品德课每周才40分钟,容量有限,只有合理安排
6
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才有全员参与的可能性,才便于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最容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地方,是联系实际运用观点的部分,但往往由于教学结构安排不当,最后只剩三五分钟,匆匆而过,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都不能得以很好的发挥。成功的经验表明,思想品德课的开头要简洁、明快、巧妙,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切忌拖拉或绕远。结尾要精练,这时,学生已对本课内容十分熟悉,教师只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长。此二项不可占用过多时间。“讲明观点”是一节课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本课道德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 ”有一个初步的明确的认识。这一步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因此,内容要精选,条理要清楚,环节要紧凑,提问要准确,小结要精练,这样才能给“运用观点”部分即学生喜欢的思想品德课“后半截儿”留下宝贵时间。
2、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如适当安排学生自己操作投影资料、演示小品、即兴表演、收集名言、讨论辨析、课前课后调查等等,这样使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3、要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质量
在各环节都要注意学生实质上的学习自主。比如,“讲明观点”时,一般是以教师引导性讲解为主,这也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教师一讲到底,不等于学生被动地、呆板地、一问一答地随教师“走教案”,而是要能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
7
有微观自主权,有对外部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对外部信息独立内部加工的可能性。在“运用观点”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自主不等于自由放任,教师要精心设计,加强针对性和启发性,将学生中的突出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实践的问题等等,设计成辨析题,或设计成主体参与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最满意的答案。引导学生在理解道德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道德判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是在这一环节上形成高潮的。
只有这样,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又有自主学习活动的高质量,才能使学生活动真正成其为主体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
4、尊重学生思想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而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因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创设条件。
(1)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
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改变被动接受,就要强调“感悟”,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悟出做人的道理,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对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用刺激性、挖苦性、旁敲侧击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感情,这无益于主体性的发挥。
8
(2)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在双向交流中,教师要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如所说答案与众不同,教师要予以尊重和保护,因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真正的创造性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然而一个人的创造性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是依靠自己的创造活动而随之加强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要鼓励学生创造,引导他们成功。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的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德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自己的创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学做事,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