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加强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行业(专业)信息平台、市(县)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程,推进电子政务、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社会民生信息化、无线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
第五节 推进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
加强以银川、吴忠为核心,石嘴山、中卫为两翼的沿黄城市带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沿黄城市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中阿博览会、中国回商大会等重要交流平台,重点建设银川中央商务区、综合保税区、石嘴山陆港经济区、中卫综合物流园区、永宁文化旅游及健康休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好国际健康城。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园、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纺织园、太阳山开发区为依托,推动各类产业向园区集中。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推进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纺织、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西部地区重要产业集聚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创新符合城市带发展需求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供气、园林绿化、环卫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集中居住区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第六节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引导各种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重点突破一批产业发展亟需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协同创新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各类科技园区建设,着力增强园区自主创新及示范带动能力,提升园区的对外科技合作水平。
第七节 吸引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教育、人才等领域合作,密切技术和管理人员往来,为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适应向西开放的要求,加强阿语人才的培养,抓好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同心阿语学校等建设,支持民办阿语教育机构发展,将试验区建设成为阿语人才重要培训基地。支持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国内外高校在试验区与宁夏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试验区高校增设涉外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加强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国内外培养防沙治沙专业人才。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传统医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依托区级重点医院,把银川建成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中心。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制定人才向试验区流动的优惠政策。支持试验区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宁夏“百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从国内外引进经贸、金融、法律、文化、语言等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支持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支持鼓励留学回国人员到试验区创新创业。
第七章 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第一节 加快连片特困地区发展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规划,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和扶贫对象整体脱贫工作。切实落实支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向困难地区倾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发挥沿黄经济区对中南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中南部地区加快发展,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重点发展电解铝、盐化工、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规划建设固原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基地和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引进国内外慈善机构和投资企业,办好一批福利企业园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有序开展劳务合作,拓展国际劳务市场。大力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做好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深化闽宁东西扶贫协作,完善对口帮扶的制度和措施,实施一批对口帮扶项目。探索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开展扶贫开发合作。
第二节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宁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是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十分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回汉各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大培养宗教界爱国人士工作力度,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建设。加强对朝觐事务的管理。加强统战、民族、宗教工作能力建设。
第三节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防范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宁夏”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