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5)

2025-11-13

初次应答:潜伏期长;总抗体水平低;以IgM为主;抗体亲和力低;维持时间短 再次应答:潜伏期短;总抗体水平高;以IgG为主;抗体亲和力高;维持时间长 再次应答中Th细胞仅需要记忆性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机体再次接受某种抗原剌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异常的免疫应答。能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变应原;容易发生超敏反应的个体称过敏机体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机制

(一)致敏阶段:初次接触过敏源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变应原(allergen):

①吸入性变应原;②食物变应原;

③药物和化学性变应原;④动物血清和某些酶类 2.IgE及其受体: ①IgE;②Ig受体 3.参与细胞:

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②嗜酸性粒细胞(调节作用)等

(二)发敏阶段

1. 变应原与致敏细胞表面IgE结合 2. 致敏细胞活化与脱颗粒 3. 释放活性介质 (1)预存介质: ①组胺

②激肽原酶:激肽原→→→激肽

③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负调节 (2)新合成介质: ① LTS(白三烯)

② PGD2(前列腺素D2) ③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 ④ 细胞因子:IL-1,TNF-?等

三、防治原则

1.确定变应原并避免接触 2.脱敏疗法 3.药物防治 4.免疫生物疗法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金属颗粒及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作为追踪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2)酶免疫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I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ELISA) 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 ① 直接酶标法 ② 间接酶标法 双抗体夹心法

1.将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

2.如样品中含有抗原,则结合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3.再加入酶标记抗体,则结合为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 4.酶催化底物并显色

双抗原夹心法

1.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

2.2.如样品中含有抗体,则结合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3.再加入酶标记抗原,则结合为抗原-抗体-酶标记抗原复合物 4.酶催化底物并显色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防治

第一节 免疫预防

输入物质 接种次数 免疫力出现时间 免疫力维持时间 主要用途

人工主要免疫

抗原 1-3次 慢2-3周 数月至数年 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 1次 快(轮流即生效)

2-3周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一、疫苗

是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剌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1. 灭活疫苗/死疫苗 2. 减毒活疫苗 3. 类毒素 4. 新型疫苗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