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品)
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金融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受省政府委托,现将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金融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省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全省金融工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努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整体实力,全省金融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4月起,在省长亲自主持下,博采各地之长,深入调研论证,起草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8月7日,省政府以鲁政发[2015]17号文件发布,全省金融业改革发展由此迈入新的阶段。 (一)努力壮大金融业规模实力。坚持把金融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谋划发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多方施策,努力提升金融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
金融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高出同期GDP增速5.7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265亿元,同比增长13.7%,占GDP比重达到4.14%,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0.08%;金融业实现地方
税收344.76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部地方税收比重为10.64%。全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一举突破万亿元,达到1.08万亿元,较上年多增1533亿元;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6万亿元和4.7万亿元,新增贷款超过5000亿元,新增存贷款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直接融资和保费收入等增长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3月末,全省金融业总资产超过8.8万亿元,是2005年末的约4.3倍。
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健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各种新兴金融业态并举的金融组织体系。银行业方面,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全部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另有19家外资银行进驻我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现已分别达到44家、85家,比2012年末分别增加16家、21家。证券期货业方面,我省有2家证券公司法人机构(齐鲁证券、中信万通证券);证券公司分公司、证券营业部目前已分别达到31家、328家,比2012年末分别增加11家、44家。有3家期货公司法人机构(鲁证期货、招金期货、中州期货);期货营业部现已增至86家,比2012年末增加9家。保险业方面,目前驻鲁保险公司达到79家,其中,寿险公司44家,财险公司35家;有泰山财产保险、德华安顾人寿保险2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另外,青岛中路交通财险、烟台华海财险获批筹建)。与此同时,信托、资产管理、财务公司、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产业基金、股权投资、产权交
易、股权交易、典当等多种类型金融组织蓬勃发展。
(二)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全方位推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努力扩大银行融资规模。在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情况下,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督促落实与多家银行总行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银行业机构千方百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15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3357.9亿元,比年初增加7916.8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952.1亿元(今年3月末已突破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23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加2584.2亿元和1749.3亿元,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贷款增速4.1和13.2个百分点,连续4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鼓励银行业机构积极稳妥地开拓表外融资业务,2015年表外业务融资增加4294.9亿元,同比多增1947.1亿元,对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瓶颈”约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不断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2015年全省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达到1950亿元,其中,债券融资1837亿元,同比增长20%。积极开展企业上市培训推介和上市资源培育活动,大力推动我省企业上市。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上市公司数量已达237家,累计募集资金3172亿元;现有2家公司通
过证监会审核待发行,28家公司排队待审,40余家公司启动境外上市程序。继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展战略合作之后,去年以来我省又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为我省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创造了更好外部条件。储备“新三板”挂牌企业资源超过800家,其中19家进入全国首批集中挂牌范围,居全国第三位。顺利完成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公司制改造,通过实施功能提升工程,该中心已形成了股权托管、挂牌交易、上市孵化、融资服务、综合展示和企业规范等六大功能平台,创新开展了私募股权、信托、股权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在全国同类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该中心挂牌企业309家,托管企业452家,展示企业2260家,实现直接与间接融资已累计超过100亿元;吸引和培育各类中介机构260家;在全省设立了50余家分支机构,作为全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我省在全国率先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在省内得到广泛推广,“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已在多地试点。我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累计发行额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已发行企业达91家,累计融资64.1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步伐加快,累计备案企业62家,今年前3个月新发行8家,募集金额10.6亿元。
充分发挥保险业功能作用。大力推动保险业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和民生能力。2015年,全省共完成保费收
入1280.4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国2.35个百分点;保险业累计赔付441.7亿元,同比增长36.1%;承担各类风险责任29.1万亿元,增长50%。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增花生等9类补贴品种,覆盖县域从103个扩展到134个,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9%;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订单贷款保证保险、菜篮子工程保险、农房保险等特色涉农险种取得初步进展。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3.52亿元,同比翻了一番。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体现,治安保险、安全生产等各类责任保险发展迅速,在诸城市开展的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了诸城市特色种养业保险互助组织试点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4]13号),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省统筹。我省保险资金运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新落实到位83亿元,累计达到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