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培养。优化实验技术人员晋升条件,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分类评价,加强实验技术队伍业务培训,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国际化培养,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政治地位、学术地位和经济待遇,维护实验技术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同时,大力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专兼职教师。
(三)保障教学资源建设
1.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西南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合作培养人才单位多渠道组织经费来源,募集不少于2000
- 6 -
万元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训练计划”,鼓励本科学生广泛参与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的基础训练,到2020年,实现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低于500项/年,支持经费不低于500万/年。
2.推进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拓展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合作项目,扩大对本科生出国交流的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建立本科生国际化培养资助长效机制,较大幅度提升本科生出国率。到2020年,赴境外学习、实习的本科生规模扩大到每年1500人。
3.加强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升级一批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新建一批优质核心通识教育课程,购买一批优质网络课程,建成资源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通识教育课程库,构建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由文史经典、哲学智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济管理、生态环境、艺术审美、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等板块课程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到2020年,建成通识教育课程总量不低于600门,其中核心通识教育课程达到100门。启动交叉学科课程专项建设,至2020年建成交叉学科课程30门。结合本科招生模式改革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推行核心课程毕业制度,实现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加强教师教学业务培训。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建立持续的
- 7 -
咨询、培训、指导和评估制度,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教师开展教学业务培训,并将教师参与教学业务培训的学时与成效列为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加大对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赴海外研修教学法。鼓励教师探索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并在教务系统中提供技术支持。
2.加强优质观摩课程建设。遴选一批实现分析、综合、批判、应用等高阶教学目标、效果良好的课程作为校级优质观摩课程进行建设,逐步建成学科齐全、类型丰富的优质课程案例库,为教师提供课堂观摩与在线观摩相结合的全时段、全天候学习平台。
3.加大本科教学奖励力度。在现有本科教学奖励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优秀教学学院(部)、优秀教研室奖、优质课堂教学奖、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奖、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奖等奖项设置,细化本科教学评奖的评选条件、评选标准和评选程序,提高奖励额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奖励制度和奖励体系。加大本科教学奖项和先进事例的宣传力度,充分肯定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五)调整本科专业结构
1.科学规划本科专业布局。将本科教学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整体布局,分类制定专业发展目标,构建内在关联、互为支撑的专业体系。按照生师比、教授数、专业市场需求、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刚性指标调整专业数量与结构,集中优势
- 8 -
资源建设重点专业,对传统专业进行更新升级,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功能多元、协调发展的综合大学专业结构。
2.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部制改革,以组建学部为抓手,实施学部框架下的招生培养改革,建立以“大类”为龙头,以专业为支撑,以免费师范生、艺体等特殊专业、创新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特色的本科招生培养体系,建立跨学科、跨专业协作机制。
3.加强专业建设常态监控。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估,设置专业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警示机制,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施专业点的动态调整,严格控制本科专业规模。
(六)加强荣昌校区专业建设
1.优化荣昌校区专业结构。根据荣昌校区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养殖及养殖产业链调整、布局本科专业,建立符合荣昌校区特色定位的专业结构,实现荣昌校区本科专业特色发展和本科人才差异化培养。到2020年,荣昌校区本科专业数稳定在11个。
2.提升荣昌校区专业水平。实现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与校本部的资源共享,确保专业建设水平与本科教学质量。
五、整改与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改与建设工作的统筹与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5个整改与建设工作组,负责本组整改与
- 9 -
建设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各学院(部)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整改与建设总方案制定本单位的整改与建设方案。
(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卫国
副组长:李 明 王永才 崔延强
成 员:党办、校办、教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招生就业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校地合作处、采购与招投标中心、信息中心、教师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及荣昌校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吴能表兼任。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与建设工作组 1.师资队伍建设组 负责校领导:李 明 牵头单位:人事处
协同单位: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实践教学强化组 负责校领导:崔延强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人事处、财务处、校地合作处
- 10 -
3.实验条件保障组 负责校领导:王永才
牵头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协同单位:教务处、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4.教学改革深化组 负责校领导:崔延强 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协同单位:团委、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信息中心、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