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2)

2025-04-30

2.意识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考点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考点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归纳】意识的内涵?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考点7、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归纳:意识的反作用哲理

判断: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 2.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上客观的。( )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4.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5.意识是人脑自生的。意识来源于人脑。( ) 6.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 8.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 9.人的意识是从 发展而来的。( ) 物质世界B、人的思想C、动物的心理D、自然界 1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C、有了人脑,才可能产生意识D、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11.“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考点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首先,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与前提。)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性。

判断:1.尊重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上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时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考点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作用: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判断: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不能相信书本。( )

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意识,因此,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 ) 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提出的,体现(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办事情都必须求真务实,严禁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从哲学上看,虚报浮夸,欺上瞒下违背了辩证唯物论 原理。(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的作用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是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桥工人按图纸建成的。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是在人脑终不过产生的

C、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先有意识,后一物质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考点10、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判断: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 下列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C、认识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D、超市营业员售货

[]考点1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判断:认识来源于实践和学习。( ) 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

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 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 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一论段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先进集体申报材料4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