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四、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师:和大家聊了那么多,要是现在有杯饮料就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饮料? 生:略 师:给这些饮料分分类? 生:味浓(重) 味淡(轻) 师: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生:讨论(略) 师:小结 咖啡——色泽浓烈 强劲持久的兴奋 茶 ——怡悦清新 回味清甘 师: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师: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 生:略 师:(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不用。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有益。如大鱼大肉吃多了,总会腻;而粗茶淡饭才是永恒,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读第14.15段。 板书:滋味美 回味清甘 五、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出示辩论题: 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生:辩论 (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 参考: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师: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 生:读第17.18段 师: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 生:淡好。 师: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 生:君子之交淡如水。 师:讲解“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六、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师:“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生读:(PPT显示)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 师: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生:略 师:(引导)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所谓“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即一个人抖落后呈现出的平和心态。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掌握好“得与失”的度,我们就会一身轻松,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哲理美 淡泊致远 七、小结提升 师:“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请齐读第22-24段。 生;读22-24段 师(小结):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所以说“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淡泊是一种气度,淡泊是一种修养”。 板书:求淡美,得禅趣 八、作者简介 师:文如其人,美文的作者李国文,也是一位非常淡定的作家。他对名誉、地位和评奖一概看得很淡。被压抑二十年重新执笔,并以写作为生,以写作为乐,从不计较别人对他作品的评断论长,即使成为文学获奖户,也坦然面对。正因为他对物质无欲,谦和平静,宽容少妒,因此被称作“弥勒佛”,笑口常开。 (PPT显示)作者简介 李国文,小说,散文随笔作家。1930年生于上海。曾任《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矛盾文学奖)、《花园街五号》、《危楼记事》(其中《之一》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其中《月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没意思的故事》、《电梯谋杀案》《洁白的世界》《都市的黄昏》、《涅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出版过《骂人的艺术》、《苦瓜苦瓜》、《楼外谈红》《淡之美》《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首届华人传媒文学奖)、《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文人遭遇皇帝》等著作。
教学 效果 自我 分析 课后 记载
今天我就采用“揣摩与品味”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淡的世界,感受淡之美妙。授完此课,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课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
一、妙趣横生的教师自我介绍
这节课是在其他学校借班上课的,之前学生和老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对与彼此之间有距离感的师生,要想共同完成一堂优秀的课,这无疑是有难度,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最先做的就是打破彼此之间的这层隔膜,我采用了成语藏名的方式。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九个字,“重其事”、“外慧中”、“凡脱俗”,然后由学生来发现问题,补充完整。当他们写出“郑”、“秀”、“超”,并且发觉这是我的姓名时,我从他们发出的感叹声中,我知道我达到了我的目的,学生对老师首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可。
二、抓住眼球的情景创设导入
在导入方面,我还是从中国的古老文字出发,采用字谜的方式,首先用“高尚的人伸出自己的双手,拍击”这一谜面,得出“掌”这个谜底,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要求他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从学会为他人鼓掌,学会表扬他人开始。接下来又是一个字谜,“江边两盏灯火”,从而导出今天的课题“淡”,由此走进淡美的世界。
三、完整、严谨的教学过程
都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我们今天就带着我们的慧眼,走上这条寻淡觅美之旅。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导游,将整篇课文设计为六个景点,分别是看美女、赏西湖、鉴国画、品茶水、谈情感、轻名利。整个流程下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紧紧相扣,结构非常严谨。同时还加入了拓展部分,由学生来谈谈,学完本文之后的所得、所感,理论联系实际,由文本走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