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历史选修1、4复习资料

2025-04-29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的目的: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3、改革者勇于冲破阻力,获得统治者的支持; 4、与反对派的力量对比,策略是否得当; 如何判断改革的性质: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

评价改革的标准: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1、雅典的贵族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政治: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架空公民大会,平民被排斥在权力 机构之外;

经济:实行债务奴隶制。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通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方式使平 民沦为“六一汉”直至债务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雅典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外部环境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二、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措施 内容 ①颁布“解负令”②废除 “六一汉”制度③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颁布“解负额④制定“遗嘱法” 令”等法令 对贵族让步: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 鼓励发展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和其它 农工商业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影响 (1)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形成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推动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但并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机关。 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制定新法律。 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民主。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基本特点: 革命性与中庸性:革命性: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

中庸性: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又确认财产等级制度和保护贵族特权。 三、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一)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二)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最能反映其性质的措施是财产等级制,使工商业奴隶主参与国家政权管理,扩大了雅典奴隶主统治的阶级基础。 (三)积极影响:

选修一 选修四 第 1 页 共 17 页

1、经济:为城邦的振兴富强开辟道路,促进了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政治: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最重要)w.w.w.k.s.5.u.c.o.m 局限性:(调停者角色,带有折中色彩) 1、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 2、氏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疑难解惑】

1、梭伦改革的目的、性质和结果

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

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但其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废除。(成功)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w.w.w.k.s.5.u.c.o.m 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总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趋向统一。)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一)春秋时期的主要改革: 齐国的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亩收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经济基础的变革)

意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

(二)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侧重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意义:通过改革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二、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允许土地买卖 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经济 强。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 制定秦律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 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 打击贵族特权,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地主阶级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选修一 选修四 第 2 页 共 17 页

江苏高考历史选修1、4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届高考英语一轮专项复习资料6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