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覆盖、中间覆盖、阶段性中间覆盖在 5.2.1 节已有所叙述,在此详细介绍封场覆盖结构设计。
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是垃圾填埋作业完成之后,在顶部铺设的覆盖层。覆盖层从下至上主要由保护层、隔水层、排水层、保护层、自然土层等构成。各层功能分述如下: 膜下保护层提供对封场覆盖膜的保护,设计采用 300mm 压实粘土层。
隔水层由 LLDPE 膜构成,LLDPE 膜为低密度聚乙烯防渗膜,柔韧性能好,对封场防渗系统的不均匀沉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功能在于,一方面可防止填埋气外溢,另一方面防止雨水下渗,减少渗沥液产量。排水层主要用于导排下渗的雨水,以利于封场系统的稳定。一般采用一定厚度的粗砂层,也可采用工复合排水网格代替。参照国内外较成功的工程经验,推荐采用三维土工复合网格。
保护层为粘土层,具有保护柔性土工膜不受植物根系、紫外线和其它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设计采用≥300mm 压实粘土层。
自然土层,为生态修复植物种植的基础层。设计采用 300mm 耕植土。
5.2.3 填埋场生态修复及植被保养
填埋场的景观建设将结合填埋场的发展规划分期实施,以保证最终恢复和覆盖面与
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填埋库区采用由东向西的发展顺序,通过对达到设计填埋标高的堆体及时封场覆盖,渐进地采用植被实施生态修复,与绿化隔离带共同形成绿色屏障,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协调。
生态修复所用的植物类型应选择根系较短的,且适合填埋场环境并与填埋场周边的植物类型相似的植物。为保证封场 LLDPE 防渗膜不受损害,在填埋场最终稳定化以前,只能栽种浅根系的草本植物。根据国内某填埋场的实验结果,适宜填埋场生态修复的草本植物有:紫花苜蓿、细叶结缕草、马尼拉草、本特草、马蹄金、葱兰、早熟禾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种类型的草种撒播。
为保证任何时候修复封顶覆盖系统的各部件都运作良好,必须对此系统作日常保养,直到该系统运行稳定。 日常保养包括:
维护植被覆盖,包括修剪、施肥等。
保养表土,包括必要时应用防腐蚀织物、修整坡度等。 保养地表水导排明渠,包括去除障碍物、修补旧渠道等。 保养有赖于持续的渗沥液和填埋场气体处理。
5.2.4 土方平衡
根据库区发展规划,填埋场工程拟分两阶段建设,由于每阶段工程的工程内容不同,
各阶段工程所需土方用量亦不同,土方平衡详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