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的可能性。
铺在水平防渗系统和边坡上的第一层垃圾仅使用推土机适度压实;任何作业机械及车量都不应在填埋场防渗系统上直接作业。
5.1.5
填埋作业道路与临时作业道路
在高纬填埋阶段,在堆体表面修筑作业道路满足垃圾运输。作业道路连接场外作业道路与填埋场临时作业道路,并随着填埋高度增加而不断延长加高。最终封场时,逐步改建为永久性道路,并成为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的一部分。作业干道双向两车道,宽 7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平均坡度 5%,填埋作业过程中,应对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道路破坏进行及时修复。
从填埋库区半永久或永久道路到达填埋作业面(倾倒平台),需铺设临时作业道路。临时作业道路同样选用泥结碎石道路。在雨季可使用土工格室碎石道路或钢板路基箱道路。所有库区作业道路及临时作业道路均应满足全天候作业的要求。
5.2 覆盖与土方平衡
5.2.1 日覆盖与中间覆盖
垃圾填埋压实后,为保持好的环境,应对作业面进行及时覆盖。对需要继续进行填
埋的作业面,每日填埋作业结束后,使用 PE 膜或编织布进行覆盖。对达到填埋层标高,暂不进行填埋作业的区域进行中间覆盖,中间覆盖采用 20~30cm 粘土。
在下一层填埋作业时,前一层的覆盖土应被刮除。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重复利用一部分覆盖用土,节省土源,增加有效填埋库容;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渗沥液下渗及填埋气体上溢。
(参见附图2)
对较长一段时间不进行填埋作业的区域,为强化雨污分流效果,除使用粘土进行覆盖外,需要增加 PE 膜进行覆盖。
5.2.2 覆盖层结构设计
根据运营管理的需要,填埋场的覆盖类型有日覆盖、中间覆盖、阶段性中间覆盖、
封场覆盖等,结构设计如下。
日覆盖结构层设计:(参见附图3)
中间覆盖结构层设计:(参见附图4)
阶段性中间覆盖结构层设计: (参见附图5)
封场覆盖结构层设计:(参见附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