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原创
122. 若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123. 若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124. 静态测试: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
125. 动态测试,基于计算机的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设计高效、合理的
测试用例是动态测试的关键。
126. 白盒测试的基本原则:1.保证所测模块中每一独立路径至少执行一次;2.保证所测模块
所有判断的每一分支至少执行一次;3.保证所测模块每一循环都在边界条件和一般条件下至少各执行一次;4.验证所有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
127. 按照白盒测试的基本原则,“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
128. 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测试(语句覆盖、路径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
判断-条件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129. 黑盒测试方法,也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是对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是
否满足需求测试和验证。黑盒测试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
130. 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界面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
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
131. 黑盒测试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断法、因果图,主要用于软件测
试。
132. 单元测试;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程序单元)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 133. 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134. 单元测试:1.依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2.测试技术: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3.
目的: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4.动态测试通常以白盒测试为主,辅之以黑盒测试。
135. 集成测试:测试和组装软件的过程。
136. 集成测试,组装程序通常采用两种方式:非增量方式组装(一次性组装方式)和增量方
式组装。增量方式,包括:自顶向下、自底向上、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混合增量方式。
137. 确认测试: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各种需
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即完备性、一致性、准确性、可操作性)。(首先黑盒测试→复审→→)
138. 系统测试:旨在发现潜在的错误。
139. 系统测试的一般具体实施步骤: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操作测试→配置测试→外部接口
测试→安全性测试
140. 程序调试: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141. 软件测试,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期;程序调试:侧重在软件开发阶段。
142. 程序调试基本步骤:错误定位→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因
尽心的错误
143. 软件调试方法:强行排除法、回溯法、原因排除法(演绎法、归纳法、二分法)。 144.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145. 数据库:数据集合,具有集成、共享的特点。
146. 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流行的DBMS均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具
有以下具体功能:数据模式定义;数据存储的物理结构;数据操纵;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数据的服务。
147.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控制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