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原创
92. 需求分析方法:1.结构化分析方法:SA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JSD面向数据结
构的Jackson方法、DSSD面向数据结构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开发方法。2.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从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的特性来分,需求分析方法又分为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93.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应用。
94.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判定树、判定表。
95. 数据流图中,○加工(转换)、→数据流、=存储文件(数据源)、□源,潭。
96. 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概括地说,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DFD中出现的
被命名的图形元素的确切解释。
97. SRS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档。
98. SRS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也是衡量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质量好坏的标准、标准
的优先级及优先级标准的内涵:正确性、无歧义性、完整性、可验证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可追踪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无歧义性。
99. 从技术观点来看,软件设计: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100. 从工程管理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两步完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101. 软件设计基本原理: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蔽、模块独立性(高内聚、弱耦合)。
102. 内聚性由弱到强: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
功能内聚。(内聚性: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扩展)。
103. 耦合性由高到低:内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
非直接耦合。
104. 原则上讲,模块化设计总是希望模块之间的耦合表现为非直接耦合方式。但是,由于问
题所固有的复杂性和结构化设计的原则,非直接耦合往往是不存在的。
105. 概要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结构、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数据设计是实现需求定义和规
格说明书中提出的数据对象的逻辑表示)、编写概要设计文档、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106. 常用的软件结构设计工具是结构图SC,也称程序结构图。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矩形
内注明模块的功能和名字;箭头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107. 经常使用的模块有: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协调模块。
108. 深度:控制的层数。
109. 宽度:整体控制跨度(最大模块数的层)。
110. 扇入:调用一个给定模块的模块个数。
111. 扇出:一个模块直接调用的其他模块数。
112. 原子模块:树中位于叶子结点的模块。
113. 典型两种的数据流类型:变换型、事务型。
114.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分析信息在系统中加工和流动的情况。
115.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准则:1.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
扇入适当;4.使模块的作用域在该模块的控制域;5.应减少模块的接口和界面的复杂性;
6.设计成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设计功能可预测的模块。
116. 详细设计,常用的过程设计工具有:图形工具、表格工具、语言工具。
117. 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也称程序框图)、N-S、PAD、HIPO.
118. 表格工具:判定表。
119. 语言工具:PDL(伪码)。
120. 程序流程图中→或↓:控制流;□:加工步骤;◇:逻辑条件。
121.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证明程序中有错误,不能证明程序中没
有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