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原创
1. 算法:在有限的存储空间内运行有限长的时间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2. 算法的四大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 算法的基本组成要素:一、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算法的控制结构(各操作间
的执行程序)。
4. 算法的基本分类: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与、非、否)、关系运算(>、<、
=、#)、数据传输(赋值、输入、输出)。
5. 算法设计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半递推、回溯法。
6. 算法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
需要的内存空间)。
7. 数据结构,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数据的逻辑结构(各数据元素之间固有逻辑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运算(数据结构间)。目的:一、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二、节省存储空间。
8. 数据结构:对数据集合中各元素以各种方式进行运算(插入、删除、查找、更改),以
及数据元素分析。
9. 无序表的顺序查找、有序表的对分查找。注:对分查找只是用于有序表。
10. 数据处理中,每一需要处理对象均可以抽象为数据元素,简称元素。
11. 数据间基本关系:前后件。
12. 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的位置关系与它们的逻辑关系不一定相同,而且一般也不
同。即:位置关系与逻辑关系可能不同。
13. 数据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存储结构,也叫数据的物理结构。
14. 一般,一种数据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
15. 常用存储结构:顺序、链接、索引等。
16. 采用不同存储结构,其数据处理效率不同。
17. 根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叶子结点,也称终端结点,即没有后件的结点。除根结点、
叶子结点外,其余一般称为内部结点。
18. 数据结构的两种基本运算:插入、删除;其余运算,查找、分类、合并、分解、复制和
修改等。
19. 数据结构两大类型:线性、非线性。
20. 线性结构,即线性表;反之,非线性表。二者均可以是空架数据结构。
21. 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注:矩阵也是线性表,其元素是行向量或者
列向量。
22. 线性表中,结点数N是表的长度。N=0时,为空表。
23.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所有元素所占存储空间连续;二、各数据
元素在存储空间依照逻辑顺序存放。
24. 程序设计语言中,通常以定义一个一位数组来表示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空间。
25. 实际运用中,存储空间量决定于线性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一般规模。
26. 在已满的线性表存储空间安插新元素,造成“上溢”错误。
27. 栈,线性表的一种,一端封闭,不允许插入(入栈)与删除元素(退栈),一端开口,
允许插入与删除元素。
28. 栈,先进后出,或者后进先出;具有记忆功能。
29. 栈,首先删除栈顶元素,最后删除栈底元素。
30. 栈的三种运算:入栈、退栈、读栈顶元素。
31. 在已空的线性表存储空间删减旧元素,造成“下溢”错误。
32. 读栈顶元素: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栈顶指针不变。当栈顶指针为0时,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