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对政府信任度调查报告(7)

2025-08-04

建立在公众对政府的合理期待以及政府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关系”的观点影响较大,被广泛引用。同时其他视角的分析也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心理学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政府信任建立在公众对符合自己利益的政府的合理期待基础上,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再如政治学对政府信任与政治合法性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对政府信任价值(政府合法性)的理解。 2、政府信任价值与功能

虽然国内学术界很少有人对政府信任的功能与价值进行专门研究,但还是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直接或间接地论及这一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关注政府信任的功能与意义。

第一,复杂性的简化机制。受德国社会学家卢曼“信任是复杂社会的一种简化机制”的启发,程倩认为良好政府信任关系作为一种降低复杂性的机制可以促进合作,提高行政权力的效力和行政运作的绩效。

第二,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例如,余世喜(2008)认为,从政治的层面上看,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获得统治合法性的基础。现代民主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最重要的基础在于公民的认同,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无疑可以确证或增加政府的合法性。李砚忠(2007)也认为,政府信任的“功效”在于它能够增强执政者的合法性,可以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提高政府的施政绩效。他认为当政府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时,势必用强制力量去推行它的公共政策,“而这往往是社会解体和政治衰败的征兆”。

第三,政治发展的重要动能。王强和韩志明(2010)在《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建构》一文中认为,政府信任来源于政治文明的成果,也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谐的政府信任关系为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生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表现和根基,可以促进法治国家的进程,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

3、政府信任来源及形成机理

政府信任与哪些因素有关?换言之,政府信任的来源是什么?政府如何才能赢得公众信任?这一问题是许多学者论及政府信任问题时分析的重点。

由于政府信任是公众(主体)与政府(客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主体分析和客体分析两个基本路径。主体分析路径的学者认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主体(“托信者”、公众)特征的变量会影响到其对政府的评价与信任。例如,李砚忠(2008)通过构建模型来说明政府信任产生与影响因素之问的关系,他认为,影响政府信任形成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因此,影响政府信任度高低的“深层次的最根本原因”是这两个因素之间的落差大小,即:“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共期望”。陈成文、彭国胜(2008)也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受农民的


高校学生对政府信任度调查报告(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计数原理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A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