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广深铁路顶进涵
Ⅰ截面图:铁路Ⅰ线一侧支墩(西侧) Ⅱ截面图:布吉河一侧支墩(东侧)
布置护壁钢筋 挖孔桩护壁成型砼
37
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广深铁路顶进涵
钢筋布置 桩心预埋压浆管
3.主桩抗倾覆、侧面土压力分析
主桩与原防电棚条形基础构成刚构,具有足够抗倾覆、侧面土压力的强度。
拆除部分
6.7.2沿铁路纵向钢束梁
根据地理条件限制,地形不同,使用纵向梁的方法也不一样。沿铁路广州方向左侧以挖孔桩作为线路架空支墩基础,用I56c工
38
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广深铁路顶进涵
字钢作为纵向梁结构,用3片工字钢组合为纵束梁,纵向跨度净空6.5m。工字钢全长12m,分为4个点,用L100mm角钢和φ22mm螺杆将3片工字钢合并锁紧形成主轴系梁结构。主束钢系梁形成后,摆放位臵严格按设计和技术测量放线位臵进行定位。施工时不准随意改变扣梁方案和漏扣相关扣件,以防结构松散不牢固,引起不安全因素。
纵梁检算
1.单根纵梁恒载。
∑g=1.2×(g1×6+g2×12/0.637+g3×2+g4×2+g5+g6×2)/6=9.97 kN/m
则纵梁跨中恒载弯矩
Mg=g×L^2/8=9.97×6.5^2/8=52.7 kN.m 剪力最大值(支点)为
Qg=g×L/2=9.97×6.5/2=32.4kN 2.单根纵梁活载
图 纵梁加载图示
纵梁跨中最大活载弯矩
Mq=6.5/4×220×(0.25×2+1.75×2+3.25)/3.25×k/6
39
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广深铁路顶进涵
=797.5×1.2357/6 =164.2kN.m
剪力最大值(支点)为 Qq=220×5/2×k/6=113.3 kN 3. 应力及挠度计算
∑M=Mg+Mq=52.7+164.2=217kN.m ∑Q=Qg+Qq=32.4+113.3=145.7 kN 取单根纵梁受力不均匀系数1.5, 则应力σ=1.5×M/W =1.5×217×1000/2551.4
=127.6Mpa<[σ]=140 Mpa 满足规范要求。 挠度f=1.5×5*M*L^2/(48×EI)
=1.5×5×217×6.5^2×10e9/48/(2.1e6×71439.4) =9.5mm<6500/400=16.25mm 满足规范要求。 中性轴处剪应力τ
=1.5×QS/(Iδ)=1.5×145.7×1525.6×10/(71440×1.65) =28.3 Mpa<[τ]=80 Mpa 符合规范规定。
6.7.3钢性横抬梁
1. 横抬梁是抬起悬空地段线上两根走行轨的。在穿梁前要
做好各项监测工作。本顶进涵工程牵涉到铁路运营上的安全,箱涵要在铁路线下穿越,箱涵穿越铁路地段,必将对铁路线进行架空,要在突出部位的原始建筑及相关新型受载物体上进行动静测
40
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广深铁路顶进涵
试,也要进行动载测试。
⑴动静测试:根据设计单位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对铁路架空地段两端路基梁、30m以内铁路线上的水平、4个主体主桩、箱涵底部滑板和换填基础等进行沉降水平位移观测。各观测点设于各部位混凝土顶面,其中,沉降观测采用假定高程系统,观测基准点JD的相对高程为0.000m。水平位移观测也采用假设坐标系统,臵站点坐标为X=0, Y=0,后视点坐标为X=0,Y=1000。
施测仪器与施测精度:沉降观测采用苏州一光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水平位移观测采用PTS-V2型全站仪,按四等水准和水平位移的规程进行观测精确读数至0.1mm,保证闭合差≤0.5N1/2mm(N为测站数)。
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基坑开挖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按一日3次观测,在开挖施工完成和晴朗天气情况下,也保证至少每日2次的观测次数,雨季和恶劣天气增加观测周期。
⑵动载测试:要在动静测试的项目上进行跟踪,反复测试,每次测试的标高数据要详细记录。在施工地段铁路架空、路基梁破除时,动载测试早晚各1次,测试结果及时向项目部、监理部门汇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其保证架空铁路地段的线路稳定。
2. 铁路线托载式横抬梁采用I63c工字钢作为横抬梁。横抬
梁间隙中对中0.637m穿越摆放,线路全长扣梁为8m,共穿越工字钢梁15片。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