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action. London: Temple Smith, 1983.
17、Williams, M. & Burden, R.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外研社引进出版。)
1、Halliday, M.A.K. 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i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
2、Fawcett, R.P. 2000.A Theory of Syntax for Systemic Functional
系统功
Linguistics(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206)[M]. Amsterdam:
能语言学/生
John Benjamins.
态语言学、功
3、Fawcett, R.P. 2008.Invita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能视角下的
through the Cardiff Grammar: An Extension and Simplification of
英汉对比研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quinox. Or黄国
究(中国外语
文、何伟等,2008,《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M]。北京:北京大
与教育研究
学出版社。
中心何伟教
4、何伟等,2015,《英语功能句法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授)
出版社。
5、何伟等,2015,《汉语功能句法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料库
1、McEnery, Tony & Andrew Hardie. Corpus Linguistics: Method,
语言学(中国Theory and 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外语与教育
2、Viana, V., S. Zyngier& G. Barnbrook (eds.).Perspectives on Corpus
研究中心许Linguistics(《语料库语言学群言集》).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家金教授) 2011/201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
3、梁茂成:《什么是语料库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4、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外文
3、乐黛云、王向远:《比较文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学文化关系年。 研究(中文学
4、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院石云涛教年。 授)
5、张海林编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乐黛云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乐黛云、王向远:《比较文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中外文年。 学文化比较(中文学院魏崇新教授)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年。
6、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7、周发祥、魏崇新编:《碰撞与融会——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1、乐黛云主编:《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张西平:《中国和欧洲早期宗教与哲学交流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
4、张西平:《欧洲早期汉学史》 ,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5、张西平主编:《西方汉学十六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
6、顾钧:《美国第一批留学生在北京》,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年。 7、顾钧:《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国际中国2009年。 文化研究院)
8、孙玫:《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9、梁燕主编:《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大象出版社,2016年。 10、黄丽娟著:《构建中国:跨文化视野下的现当代英国旅行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 J. J. 克拉克著:《东方启蒙:东西方思想的遭遇 》 于闽梅, 曾祥波译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J. J. Clark. Oriental
Enlightenment : the Encounter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Thought.)
12、钱林森主编:《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英、美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全球史观、近代以来
1、麦克尼尔著,孙岳等译:《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北京:中
的中外互动信出版社,2015年。 史(全球史研
2、夏继果、本特利编:《全球史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究院李雪涛年。 教授、柳若梅教授)
世界文
1、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版(或3、朱杰勤编:《中外关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学(外国文学南京:江苏教育版),1984年。 所汪剑钊教授)
2、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3、张隆溪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 1、MUNDAY, 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01.
2、Gentzler, 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1993.
翻译学
3、Pym, Anthony.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 New
(英语学院York: Routledge, 2010. 马会娟教授)
4、Colina, Sonia.Translation Teaching from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 Toronto: McGraw Hill, 2003.
5、Hatim, Basil.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 Beijing:FLTRP, 2005.
6、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7、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8、泛读书目:外研社、外教社翻译研究文库、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的翻译系列丛书;《中国翻译》和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与翻译研究相关的文章。
笔译类
1、Baker, Mona. & Saldanha, G. (ed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Second Edition).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Baker, Mona.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Secon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1.
3、Bassnet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翻译学
4、Munday, 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高翻学院
Applications(Thir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任文教授)
5、Gentzler, 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Shuttleworth, Mark & Cowie, Moira.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7、Snell-Hornby, M.The Tu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New paradigms or shifting viewpoints?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