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管理水平,创造有利于吸引、培养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原则,坚持激励为主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考核内容
以院(系)年度队伍建设目标任务为基础,主要考核院(系)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队伍结构和人才队伍管理等四个方面考核院(系)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三、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
考核指标共包括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分为长期指标和年度考核指标。
(一)考核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人才队伍建设 R 二级指标 人才 培养 R1
权重 长期 40%(q1) 指标 三级指标 高端人才培养 省级以上创新团队培养 — 31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入选省级人才计划P1 年度 考核 指标 校级团队及骨干教师培养P3 继续教育P4 长期 高端人才引进 指标 团队引进 国内外学术交流P2 人才 引进 R2 人才队伍建设 R 引进省级人才计划40%(q2) 年度 入选者G1 考核 引进高级职称人才指标 G2 接收博士毕业生G3 学历结构J1 人才 队伍 结构 R3 年龄结构J2 10%(q3) 职称结构J3 学缘结构J4 生师比J5 师德师风教育D1 人才 队伍 管理 R4 人才队伍规划D2 10%(q4) 人才管理D3 人才队伍稳定D4 考勤管理D5 — 32 —
(二)考核评价标准 表1
二级 三级指标 指标 评 价 标 准 当年完成下列任务的,人才培养得分为满分。 1. 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哲学社会长 期 指 标 科学领域领军人才、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入选者。 国家自然科学、软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等国家级项目负责人。 人 才 培 养 度 当年培养下列人才的,按照相应分值累计得分。 1.入选河南省特聘教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年 省级人才计划。(每入选一名60分) 2. 出国进修、留学人员次数(每人次20分); 国2.国家级创新团队;省部级创新团队。 考 内著名高校访问学者次数(每人次10分);国外学术核 交流次数(每人次10分) 指 3.入选校级创新团队数量(每个30分);入选省标 级青年骨干教师数量(每个15分);入选校级青年骨干教师数量(每个10分)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达标 (10分)
— 33 —
二级 三级指标 指标 评 价 标 准 当年完成下列任务的,人才引进得分为满分。 1.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长 期 指 标 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入选者。 国家自然科学、软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等国家级项目负责人。 2.高端人才带领下3—5人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人 才 引 进 年 度 考 核 指 标 团队。 当年引进下列人才的,按照相应分值累计得分。 1.河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河南省特聘教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每引进一个60分) 2. 引进高级职称人才: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或海外副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每引进一个40分) 3. 完成计划接收博士毕业生数量 (80分);未完成者,按照实际完成计划比例计算分值。 — 34 —
表2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 价 标 准 当年每新增一名博士计5分(最高分值为20分)或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重比上年度增长学历结构 10%。(20分) 增长不到10%的,按照实际增长比例计算分值。 人 才 队 伍 结 构 学缘结构 注重从海外和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引进博士学位教师,当年度接收教师中非本校毕业生占接收教师总数比例为100% 。(20分) 不足100%的按照非本校毕业生占接收教师总数比例计算得分。 生师比≦11(10分) 生师比 11<生师比<17 (20分) 生师比≧17(10分) 人 才 队 伍 管 理 人才队伍 规划 师德师风 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师德考评机制完善。(20分) 出现师德师风不端事件每人次扣5分。 结合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年度建设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专人负责,成效明显。(20分) 无上述计划措施为0分。
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年轻化,35岁以下、35-50岁、50岁以上各年龄段比例合理 (20分)。 高级、中级、初级比例结构合理。(20分)。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