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试谈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
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级 朱姬娟
【摘要】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最早出现在两汉时期,而后逐渐少见。近些年来,它凭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以较快的速度流行于传媒语言中,它的“复兴”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对此研究开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首先从语法和语义分析动宾式动词所带宾语的类型;然后根据宾语的类型来划分动宾式动词;最后在论述前两个方面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具体使用,包括使用情况、使用特点、使用规律和语用价值等。找出其流行的可实现性和一些基本规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类相关的句式。
【关键词】动宾式动词;宾语;类型;使用;语用价值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ing of “VN-verb+Objecet”
Grade2003,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oyang University Zhu Jijuan
Abstract : Referring to the phenomenon of linguistic ,there are some VN- verbs which can have objects. The phrase of“VN-verb+Object” has already existed in the Han Dynasty, and later gradually rare. In recent years, with its strong vitality, it quickly becomes a fashion in the media language .Its “rejuvenation\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they determine to research with their efforts.The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from three aspects in order to grasp this grammatical phenomenon integrally and systematically: Firstly, analyze the type of the objects from grammar and semantics ; Then classify theVN-verb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the objecets; Finally, on the basement of the two former points,it puts emphasis on the specific use of the VN-verb,including the condition of use ,the feature of use ,the rule of use and the pragmatic values and so on .Find out the reliability of populayity and some basic regulation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and use this grammatical pattern better.
Keywords: VN-verb; Object; Type; Use; Pragmatic values
1
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是一种最新流行开来的语法现象,作为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一个部分,它在邢公畹先生的《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的发表之后,遂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并对此讨论开去。我们知道,一种语言现象只有在其具有可接受性的前提下才会被接受并流行。据考察,这一现象在报纸新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尽管其为数不多,但眼前的流行向我们展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看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作者试从宾语的类型、动宾式动词及其类别出发来分析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使用及其带宾的语用价值。从这三方面来分析研究,并集众家之所长,略谈自己的看法(主要研究的是双音节动宾式动词,另有多音节的就暂不考虑)。
一 、宾语的类型
宾语是主体(主语)所做的动作或行为的对象。宾语和动语是共存共现的两个成分,句内有宾语就必须要有动语有动语就必有宾语。作为句法成分的宾语和主语相似,其构成材料也即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两种,而名词性词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那么宾语的语法和语义类型又将如何?
(一)语法类型
1. 名词性宾语
名词宾语包括名词、代词、处所词以及名词性短语。例如:
(1)上海校车管理出台新规(《人民日报》,2007年3月12日) (2)一个香艳的故事从此开始了,小叶在背后打趣我。(刘大为例) (3)日中交流之窗落户成都(《光明日报》,2007年3月25日) (4)青岛边检站关心官兵心理健康(《光明日报》,2007年3月21日) 例(1)、例(3)、例(4)是三则新闻标题,我们可以看出:“新规”是个名词;“我”是个人称代词;“成都”是个地名,表处所;“官兵心理健康”是个偏正短语,属名词性短语。
2. 谓词性宾语
主要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以及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例如:
(5)发展保护并重 着力造福民生(《人民日报》,2007年3月15日) (6)李亚鹏担纲主演央视版《笑傲江湖》(电视节目解说词)
2
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我们可以看到“着力”后接的“造福民生”是个动宾短语,“主演央视版《笑傲江湖》”也是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这种宾语相对于名词性宾语来说是较少的。当然它要作宾语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 ,那就是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直接补充动语“做什么”等的问题。 3. 小句宾语
一般在动词后有一个停顿,可以是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个省略一部分成分 句子,例如:
(7)我担心他上街闯祸。
(8)东营修建水库 挑战黄河断流(邢公畹例)
例(7)中“担心”的是“他上街闯祸”,而“他上街闯祸”是个完整的句子,有自己的主语和动语以及相关的成分,而整个句子一起充当“担心”的宾语部分。例(8)中的“黄河断流”我们在其后加上句调,它完全能成为一个句子,只是这个句子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其中的谓语又是个动宾式结构,可以没有另外的宾语成分。
(二)语义类型
1.受事宾语
表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关涉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对象和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例如:
(9)还原历史过程中的本位思考(《光明日报》,2007年3月20日) (10)李宁品牌签约瑞典奥委会(《人民日报》,2007年3月23日) (11)他正在起草一份报告。(汪惠迪例)
例(9)和例(10)是两则新闻标题。“历史”是“还原”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我们可以用“被”字句来转换,即“历史被还原”。在例(10)中,“签约”这种行为是向“瑞典奥委会”发出的,可用“与”把“瑞典奥委会”提到动词的前面,变换成“李宁品牌与瑞典奥委会签约”。例(11)中“一份报告”是已经完成了的,是“起草”这一动作最终产生的结果,一般动词和宾语之间都可以加“成”字,即“起草成一份报告”。
2.施事宾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如这种句子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动词后通常是带动态助词或补语才容易独立成句。这种宾语如果
3
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由于语用的需要(改变话题或语境)可以移位到动词前,充当主语,例如:
(12)昨晚西饼多怪事 当天出炉霉面包(刘大为例) (13)长沙出土数万吴简(邢公畹例)
“霉面包”、“数万吴简”分别是动作“出炉”、“出土”的发出者和当事者,其中,动词和宾语的位置是可以颠倒的,宾语就变为主语,但意思基本没变。变换后就变成“霉面包出炉”、“数万吴简出土”,尽管在两种格式中,“霉面包”、“数万吴简”充当的句法成分不同,但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如果在变换后的格式,我们再在后面分别加上动态助词“了”字,即“霉面包出炉了”、“数万吴简出土了”,它们就是两个独立的句子了。
3.当事宾语
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这一类比较复杂,细分起来可以有以下常见的几类: A、处所宾语
指动作或行为及于某处或在某处发生,有些在处所宾语前可以加上一些标志性词,像“在??里/上”,从而将宾语提到动词前,例如:
(14)百老汇登陆中国市场(《人民日报》,2007年3月22日) (15)扎根山村 向市场要效益(《人民日报》,2007年3月17日) 以上两则新闻标题中,“中国市场”与“山村”都是表处所的词,分别是“登陆”与“扎根”两个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我们可以在其间加上一些词,即变成:“百老汇在中国市场上登陆”、“在山村里扎根”。 B、目的宾语
指宾语发生的动作或行为的目的,宾语可用“为”提到动词的前面,例如:
(16)致力电子政务 服务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7年3月16日) (17)备战奥运
例(16)是则新闻标题,而(17)是个短语,“和谐社会”是“服务”的目的,“备战”的目的是“奥运”,变换成常态下的形式是“为和谐社会服务”、“为奥运备战”。
C、等同宾语
宾语和动词前的主语在意思上等同或大致等同,而所有的动词都可以换成“是”,例如:
(18)这位作家挂职副县长。
4
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9)犯罪嫌疑人李某化名张三潜入我市。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挂职”和“化名”都可以转换成“是”,“这位作家”与“副县长”是指一个人,在意义上是等同的,只是这个人的两个不同的身份。相同地,“李某”和“张三”也分别是一个人的两个不同的名字。
D、范围宾语
宾语与动词前的主语是一种包含或者不包含的关系,例如: (20)李明入围国家乒乓球决赛。 (21)叶一茜落选超女前五强。
“入围”、“落选”等这一类经常出现在比赛结果中,参加“国家乒乓球赛”的不仅仅只有李明一个,他只是其中的一员。正如超女前五强肯定就有五位,“叶一茜”只是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因为她“落选”了。
因为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比较复杂,目前还未能穷尽地分类,它们不属于以上几类,但却又无法将其一一归类,故统称为其他类。
了解宾语的类型将会对我们分析动宾式动词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宾语是动词分类的依据,对后面的动宾式动词分析来说是前提。
二、动宾式动词及分类
现代汉语的动宾式动词数量不少,《汉语造词法》(任学良,1981)共收双音节动宾式动词113个(另有多音节的),在《实用汉语用法词典》(周行健,1990)收动宾式动词就有284个,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双音节动宾式动词共3899个。尽管如此,但能带宾语的动宾式动词极少。但在动宾式动词中,能带宾语的不是占绝对的少数,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上数据也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我们了解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情况有一定的参考性。
(一)动宾式动词
动宾式动词,顾名思义,它是一个词,是由单个的动词语素和单个的名词性语素共同构成的一种动词。词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融合性。结构上的凝固性是指不能往中间加上其他的语言成分,也就是现代汉语中的扩展。意义上的融合性则是指词的整体意义不等于各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拿“关心”来说,它是由一个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