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时期的人大工作(3)

2025-04-27

  2、科学发展观关于协调发展的内涵,要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必然催生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产生深远影响,推进人大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一条根本要求。协调发展,除了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以外,关键是要正确处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在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观的提出,为经济发展勾画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的产生,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各种市场主体的生产关系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整,而不宜采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的行政干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带来整个经济基础的变革,并最终对上层建筑的决策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以及政治体制等产生深远影响。如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就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及其管理体制反作用的结果。人大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需要,对自身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效率等能动地进行变革。一是将推进工作内容向经济法制建设倾斜。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作用,将主要依赖于人大加强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监督等工作。二是将推进工作形式向规范化变革。经济基础的协调发展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人大的工作形式更加规范和具体有效。如通过开展部门预算审查,规范和细化对预算的监督,可以促进预算资金合理安排,确保各方面协调发展;三是将推进工作水平向高效化和科学化变革。经济基础协调快速发展将对上层建筑的决策效率和水平提出要求。如经济立法工作,要更多地听取专家组的意见,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增强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人大在考核干部的政绩时,不仅仅看GDP增长,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人大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通过能动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最终也实现了自身的良性嬗变和新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从自然环境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出发,对人大的职责和任务赋予了新的内容,为人大工作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空间和领域。人口总量和增长、经济总量和态势、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导致环境破坏的三大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而且总人口仍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递增;中国目前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中国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对生态破坏严重。因此,加强中国的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显得异常迫切,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的、长远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资源保护普遍重视不够,沉迷于对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的错误认识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加速发展,资源日益稀缺,巨大的经济利益诱使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国家和社会对保护环境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专家认为, 中国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 必须采取立法、执法、教育数管齐下, 才能收到成效。如欧盟之所以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就是依赖于长期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欧盟现在已经制定了 200 多部与环境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赋予了新时期人大工作新的内容,要求人大将履行职责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环境保护领域。一是在立法方面,要根据中国的环境压力巨大的实际,借鉴国际环保立法经验,加快立法进度,提高立法质量,使立法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二是在执法监督方面,要根据环境保护的特殊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环境保护法律得到严格实施。通过履行人大职责,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支持发展,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树立人大的权威和形象。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时期的人大工作(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全市招生工作会上的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