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党员的应变能力。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现代社会里党员的应变能力越来越重要。党员的应变能力有两个要点:
首先是情绪镇定。一旦发生了意外情况,党员绝不能惊慌失措。惊慌失措,不仅容易感染群众,而且对大脑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损害人的认识机能,人的智力和操作能力都受到破坏。而镇定的情绪,则会使头脑处于适度紧张状态,从而使智能达到最佳状态,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其次是机动灵活,以变应变。党员应变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第一,努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生存适应能力,社会工作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第二,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第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遇惊不变。
4、党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指党员在处置问题时,要有能达到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方法灵活性的高度统一的能力。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党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党的工作之一在于要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从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从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这项工作是极为艰巨的,要做好它,会遇到许许多多具体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党员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并且能把它贯穿于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事实说明,不讲原则会贻误大事,危害党的事业。但是仅有原则性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贯彻正确指导思想的艺术水平。有胆有识,刚柔相济,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党员的自控能力。这是指党员要善于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党员要善于迫使自己采取行动去执行已经作出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另一方面,能够驾驭自我,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后一种表现通常被称为忍耐克制,但不是怯懦。因为这种忍耐克制是有原则地对待事物的态度。自制能力很强的人,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不仅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干扰,忍受各种痛苦和灾难,而且在必要时还能视死如归。而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错不改,在原则性动机冲突中不能迫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服从于集体和国家的需要,服从于党的利益。在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中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以及在行动过程中稍遇障碍就畏缩不前,或因情况变化就惊慌失措,都是意志薄弱、缺乏自制能力的表现。
6、党员的创造能力。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新的设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包括丰富的内容,其中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它的核心,良好的智力品质则是创造力的基础。具有创造力的党员有从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联想、反思、推理、顿悟、验证,获得新颖的、独特的认识,以这种认识指导工作,使工作突破一般、别开生面。党员的创造力对党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从事开拓性、创造性事业的前提条件。没有毛主席创造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打破过去僵化的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大发展。
7、党员的预见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进入现代社会,预见性对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党员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党员干部的首要职责就是为群众确定前进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站得高,看得远,想在前面,走在前面。正如斯大林所讲的:“掌着舵,睁着眼,但是当某种灾难临头之前,竟什么也看不到——这不能算是领导。”当前我们正在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现代社会复杂性、多变性、随机性和竞争性比任何历史时期更为剧烈,就这个意义上讲,预见未来对党员心理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共产党员要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必须努力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它推知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已先后创造出几百种预测方法。这要求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者必须学习新知识,熟悉和掌握现代预测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