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角色认知和党员的能力待征(2)

2025-04-28

    3、党员的角色概念、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具体规定性。是一定经济、文化、社会条件的产物。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至今经济、文化仍不很发达。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强化的许多传统观念影响很深。以至在现行政治体制中和我们党的建设中,封建主义影响仍远未肃清。因此,无论党员的角色概念、角色规范还是角色期望中,都残留着封建主义影响。比如,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属于人民”。这些都是以党章、宪法形式确定的领导者角色规范。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此,马克思早就分析过:小农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这些就是家长制现象,特权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仍然得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又如,长期封建社会形成“忠君”、“臣仆”等思想,尽管《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共产党员应该忠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原则,不应该效忠于某个人。任何人不得把党的干部当做私有财产,不得把上下级关系变成人身依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对党员干部的人身依附的角色概念和角色期望。有的党员干部既甘愿对上级人身依附,又要求下级对他人身依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而

“为民作主”则是封建社会“父母官”的恩赐思想,但是,为民作主至今仍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的角色概念和角色期望。  

4、角色作为差异。现实生活中,党员所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千差万别的,绝大多数党员能够表现出与其角色规范、角色期望相符合的角色行为,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些党员的行为则是与其角色规范相悖,或与角色期望不符,因而是不合格的党员。

5、角色适应。人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都要经历多次角色变化,而且往往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同时扮演几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位党员干部既是领导者,同时又是被领导者,由于党员干部所属群体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就有个角色适应的问题,即改变旧的角色行为模式,适应新的角色,表现出新的角色行为。这样才能表现出有效的角色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党员干部角色的社会功能。良好的角色适应是以正确的角色知觉为前提的,是在角色活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也受党员的情感意志、个性特征所制约。

    (三)党员的人际知觉

    1、社会知觉——是个人对社会刺激的整体性的反映,通过这种反映,人们得以认识客观事物。社会刺激的内容很广泛,其中包括社会中的人与事。

2、人际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党员的人际知觉——既包括党员对群众或党员干部对工作群体的知觉,也包括群众对党员的知觉。人与人在相互知觉的过程中必然会留下一定的印象,有的深刻,有的肤浅,这种初始印象,都对以后的行为发生影响。

在党员与群众的相互知觉中,群众对某党员(干部)有良好的印象,该党员的工作就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又有较高的号召力。党员干部如果对某下属有良好的印象,那么,这位下属的工作会经常得到党员干部中肯的评论。这种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留下的印象,不仅包括个人的外形特征,还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以及与个人的经历、工作环境、文化程度相关的特征。

党员的角色认知和党员的能力待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我是一把手,首先对我批评”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