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委的分工,我分管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和固定资产管理处,从工作性质来看,这三个处都属于大后勤。
今天,我的汇报就以后勤处的工作为主,兼顾汇报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处和基建处的工作。
后勤工作很繁杂,很具体,也很琐碎,为了避免陷入小媳妇式的唠叨,我今天主要给大家汇报一下这些年后勤发生的变化。
一、后勤的发展变化
这些年学校后勤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一)变化体现在校园建设上
这些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校园基本建设,学校基础设施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房屋建设
2010年以来,学校共投入资金20055万元,建设12栋新建筑,其中,已竣工8栋:木兰路上的两栋学生公寓、南院两栋学生公寓、木兰路西侧学生食堂、化学化工学院大楼、美术学院专家创作楼、长塘山B区安置房,建筑面积45693.79平方米;在建工程4项:体育学院游泳训练馆、图书馆扩建工程三期、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大楼、实验大楼南侧扩建工程,建筑面积28200平方米。
2、道路改造
2010年以来,学校实施道路提质改造工程,木兰路、工会至红楼道路、桂花路北段、体育场至学堂坡道路、桃花坪校区主道路全部实现了“白改黑”、“黄改绿”。
通过道路改造,带动了道路沿线的环境改造,学校的校园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
3、水电改造
学校是所老学校,水电基础设施一直非常薄弱,电力供应紧张曾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
为此,2010年,学校完成了南院校区水电基础设施改造;2011年,完成了二里半校区电力增容一期工程;2013年,又完成了咸嘉湖校区医学院区域电力增容工程。
经过这三次增容,学校供电总容量由12800千伏安增加到了24085千伏安,基本实现了翻番,从而大大缓解了学校用电紧张的状况。
4、楼栋维修改造
2010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9440万元完成了505个专项维修改造项目。
这些项目中,有的是全面维修,如音乐学院德乐楼、工程与设计学院霓裳楼,这两个工程投入的钱不多,但效果很好,整栋楼从上到下都是新的,相当于建了两栋新楼,大家如有兴趣欢迎前去参观,说不定还可以碰上四手联弹钢琴演奏和模特的服装表演。
还有老干楼的维修,让离退休老同志非常满意,他们认为这是学校党委、行政为老同志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有的是部分改造,如学生五舍等一批建筑,穿衣戴帽之后旧貌换了新颜。
2011年,学校利用长沙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争取长沙市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对二里半、茶山村、学堂坡一带的职工宿舍进行维修改造,使这一片的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