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副校长讲话材料精选(精选20篇)(教学副校长讲话心得体会)(3)

2025-09-02

各位老师,同学们,过完农历新年,踏着春意,新学期又开始了。首先向全体老师为开学做的准备表示敬意和感谢。同时,也祝贺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又增长了一岁,身高长了,见识长了。寒假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旅途中看风景也好、在家使劲做题恶补功课也罢,都是为了新学期有个更好的开端。

开学之初,我们面对未来的学习,一定都会有一些思考。我想首先分享一种植物的生长故事:毛竹,在亚洲地区生长的竹子。在最初五年里,几乎不长,即便再好的生长环境也是如此。但五年时间一过,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迅速拔节,能在6周内长到15米高,很令人叹服和不解。那么前5年,吸收的营养去哪了?答案是深藏地下的根,它在日积月累的壮大自己的根系,能长到数百米。五年的沉默武装了毛竹的根基,造就了后来的疯长。借用这个例子,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打牢根基,才能向上生长。

首先,为自己读书。这是人生的养分。从来读书长精神,举手投足见修为。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国务院颁布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从读书能透视出一个民族的精神。计算一下,我们买一本书的成本虽然要花30元左右,但是它可从来不过时,是家里可以一代代流传下去的财富。学校也一直倡导多读书,从每周的经典诵读、到假期里的沐浴书香 --“600分钟”活动,接下来还将组织十佳读书人物评选,为我们的读书增加动力。

当下大量的网络微信文章可能只是一种浅阅读的代表,利用它我们可以去搜索好书、获得信息。更多时间还需要去寻找原著,追根溯源。多读一点书,多藏一些书,让自己多些书卷气吧。拥有了书卷气,便少了些娇气、傲气、粗俗气。拥有了书卷气,便多了些静气、灵气、文明气、高贵气、泱泱大气。

其次:做文明和道义的守护者。这是人的精神根基。这个社会的文明特征是什么?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是随手把枝折断,还是侧身绕行?公交车门打开,他是谦恭地让人,还是霸道地当开路先锋?他怎么从路边摊大叔手里接过找回的零钱?当与别人擦身而过,姿态和表情如何?

当健康、快乐、幸福、美好成为生活的“路标”时,素养的沉淀与质量的提升便顺理成章。新学期,我们希望,人人维护校园文明,善待他人,厚道宽容。马校长在《让孩子们快乐的生活》一书中特别表明,在这所校园里,我们追求的永远是同学们、老师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师生间的善教与乐学,是生生间的拼搏与互助,让我们的教室成为一个文明的学习场所,让教室成为文明传承、思想流淌的自由幸福空间。

第三,保持兴趣,敢于创新。“九·三”大阅兵,军事技术的创新令全社会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乌镇进行时,“互联网+”一路高歌,我们的学习会面临许多令人预想不到的变化。青岛市提出三创战略,上周的市政府报告中更是有71次提到了“创新”,当下和未来,谁拥有创新能力,谁就抢得先机。美国脸谱的主人扎克伯格高中时就创建了知名的音乐程序,使得微软当时就要录用他。诺贝尔物理学奖之石墨烯的发现,就是两个科研工作者琢磨着将写在纸上的铅笔字反复用胶带粘贴撕下,就是这个看起来简单的操作,创造出了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新型材料。而今年正月里最令科学界振奋的'莫过于“天空飘来引力波”,并再一次印证了爱因斯坦1前的伟大预言。我们初中这个年龄,最能接受新事物,当翻转课堂、慕课走进我们时,我们会发现,没有什么不可能。要跟上社会科技快车时代,左手的动作是兴趣,右手的动作是实践。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三位互联网大佬,小时候都似乎被认为又呆又傻,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喜欢钻研爱好。今年,上海迪斯尼即将开门了,他的创始人迪斯尼小时候就是农场里长大的穷孩子,喜欢画各种动物。这些成功的故事说明,兴趣是一个人能量的激素,兴趣支撑事业,兴趣是一辈子的朋友,兴趣与创新,密不可分。

初三的同学,今天还有两场紧张的考试,说紧张,是因为要把中考前的每一次演习都看成是正规作战,只有平时如考试,才能考试如平时。还有初二要面临的结业考试,这学期的任务一定是紧迫的,你们的老师都妥妥的做好了安排,我们跟上节奏,要相信,功不唐捐。

各位同学,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初中的功课虽不难,但是要想学得好,还是不轻松,大家要充分利用白天在校时间,提高效率,重在课堂,三年下来,一定会让你有不小的收获。开头毛竹的故事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不要去嘲笑那些身高、学业能力可能都很有些落后的同学,因为,5年之后,可能,你要对他刮目相看。

今天恰逢我们春节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在这里,受马林校长委托,代表全体干部教师向大家祝贺新春,再攀新高!

20**,我们不只是梦想,我们要拼命地向上生长。

谢谢大家!

篇8: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讲话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教学质量是我们电大的生命线。强化生命线意识,是我们这次全省教学主任会议的主题。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是党中央对我们教育工作一以贯之的方针。

今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指示,即“四个必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胡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大学的功能作了新的阐述,指明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前进方面,指明了我们广播电视大学如何实现大学价值(或者说如何创建开放大学,实现开放大学的价值)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就山东电大系统如何按照胡“四个必须”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供同志们参考。也是参加这次教务主任会议的总结发言。

一、电大要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胡在《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人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胡总主席的这段论述,明确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准。目前,山东电大系统开放教育在校生近10万人。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开放教育在校生要达到15万人。如何保证这10多万人在校生的教育质量,这是上级领导和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学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电大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很难保证开放教育的质量。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第二个教学过程落实年活动。教学过程“十落实”,是要靠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落实的,多数环节在教师身上。因此,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任务来抓。建设开放大学,我们提出了“一台一库一伍一行”的理念。既要有一个学习的平台,要有一个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库,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学分互认的学分银行。在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电大教师队伍,解决好电大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专业不对的问题。要加大开放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是教育观念的培训,二是开放教育业务上的培训,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使电大教师做到六会:“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模式会创新,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质量会评析,教育技术会应用,教学课件会制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培养我们电大的名师队伍。希望省校教学督导处作为主管部门切实抓好这方面的培训,要把教师培训作为第二个教学过程落实年的重要内容来抓。教师培训是教师能力的再生产,要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抓出成效。

二、电大要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首先要解决一个偏面认识问题,既电大不是研究型的大学,没有必要搞科研。科研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先导,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的意识,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央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过程中明确提出,电大要“开展鲜活的科学研究,汇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最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最高效的办学网络”。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全国电大系统能评上教学创新奖的老师,都是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和建树。如省电大的臧跃臣教授、杨永健教授、高丽萍教授,王倩老师等。最近,省校有两个关于开放教育的科研课题被列为中央电大重点课题:一是“开放教育助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一是“在农村远程教育中大学生村官作用的研究”。滨州电大张伸义主任的论文“浅淡如何加强形考册的过程管理”,刊登在我们“山东电大学报”第三期上。还有我们省校的张宇平教授主编的教材“演讲与口才”、“齐鲁文化”,颜景佐教授主编的“数学实验”,葛永智教授主编的“管理哲学”等正在编写中,这既是一个编写教材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同时,还带动了一个教学团队建设。如何推动电大的教学科研活动?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以活动促科研”,要求省市县三级电大联动,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组织的一系列科研活动。“锯响就有沫”,贵在参与。如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电大经济管理类教师的论文评选(截止今年9月),第一届全省电大网络课程(Lectora)制作大赛(截止今年6月),希望省校相关学院和市县电大认真组织。特别是“山东电大学报”和“山东电大报”是我们电大开放教育科研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市县电大的同志要认真组稿。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成5门全国电大系统或省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和立项课题5个以上。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教学研究,边实践边研究,打造教学科研团队,通过开展科研活动进一步推动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电大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特别指出,高校“要自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近几年来,我们山东电大系统的招生规模稳步上升,位居全国电大前五名,今年春季位居全国电大第二名。除了我们山东电大开放教育有发展空间这个因素外,更主要的就是我们在不断研究市场需求,开设了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专业。例如我们开设的会计专业,主动适应了民营经济发展在这方面的需求;我们开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主动适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一村一”人才的需求;我们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主动适应了全省城乡幼教事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山东今年春季学前管理专业招生近5000人,占全国电大系统学前教育专业春季招生人数的十分之一。莱芜直属学习中心今年春招学前教育专业近500人,居全省之首)。

目前,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电大事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特别是我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已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两区战略”的实施,对我们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提升为办学层次,培育开放教育品牌,建设职业指向性强的学科及专业体系是一次很好发展机遇。打造“两区”,实施“一蓝一黄”战略,需要哪些专业方面的人才,需要开设哪些方面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师资,我们具备了哪些条件,我们没有具备哪些条件,我们如何开拓创新等等,需要我们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我们电大系统要认真研究这些问题,要有突破,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电大的支持。

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我省电大开放教育开设专业较多,存在数量较多的小规模专业(省校教务处调研:本科有10个小规模专业,一村一有13个小规模专业,这些专业来平均招生人数都在100人以下)。小规模专业占用教师资源,占用考试资源,导致教学支持服务难以到位,省校正在考虑,要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建立专业准入退出机制,提高专业设置对社会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电大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宏扬电大文化精神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一项重要功能。电大文化是电大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电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凝聚我们电大系统的精神动力,是电大系统建设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助推力。换句话说,电大文化是社会主义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电大系统30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由师生员工创造传承积累和共享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再换句话说,电大文化是电大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主要体现在电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上。

教学副校长讲话材料精选(精选20篇)(教学副校长讲话心得体会)(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五分钟左右(通用20篇)(关于安全教育的国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