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社为统一科技译名而进行的工作(8)

2025-04-27


             周仲奇、吴谷宜                   医学组
             吴子修、郑章成                   动物学组
第九次       钟心煊、胡先骕                   植物学组
             胡明复、何鲁、段育华、段调元、   算学组
             姜立夫
     资料来源:
    1.科学名词审查会第七次开会记,《中华医学杂志》,1921,7(3):130。
    2.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八届年会之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22,8(3):186。
    3.科学名词审查会第九届大会,《中华医学杂志》,1923,9(3):201~202。
    中国科学社在科学名词审查会里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931年出版的《中国科学社概况》指出:“名词审定,原为社中事业之一。自民国八年以来,本社参与科学名词审查会,其已经审定之名词,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各科,多出本社社员之手。”[44]
    在名词编订、审查方面,中国科学社的主要贡献在于物理和数学名词。科学名词审查会通过的物理及数学名词系由中国科学社主稿[45]。物理名词起草委员为胡刚复等人[46]。数学名词起草委员为胡明复、姜立夫等人[47]。科学名词审查会从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审查通过《数学名词》12部。由于时局变化,1928年起,科学名词审查会不再审查科学名词,中国科学社便于1931年中国科学社年会上又通过2部数学名词。《科学》9卷8—12期刊登了科学名词审查会通过的物理名词中的电学和磁学名词,《科学》10卷2—6、8期、11卷2、8、9期、16卷4、5、9期刊登了上述14部数学名词。后来由国立编译馆组织审定的《物理名词》和《数学名词》就是以上述物理名词和数学名词(包括1931年中国科学社年会上通过的2部数学名词)为基础的[48]。
    国立编译馆成立后,集中办理译名统一事宜,“但(其)所有材料,大部分仍是根据本社(即中国科学社——笔者注)与三数团体已有的成绩”[49]。

        三 第三阶段:参与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和国立编译馆的工作(1928—1949)

    1927年,南京政府改教育部为大学院,次年成立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科学名词审查会得知此消息后,决定一旦译名委员会成立便向其自动移交科学名词审查工作。
    1928年,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正式成立,聘有委员30人,中国科学社的社员秉志、姜立夫等位居其列[50],该委员会从事过收集、统计科技译名的工作,但没有公布审定好的名词。同年,大学院改组为教育部,译名统一事宜归教育部编审处办理。1932年,国民政府设立了国立编译馆,由其编订科学名词并组织专家对科学名词进行审查。至1942年,编译馆“先后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80个学科领域的译名统一工作”,“为解放后的新中国继续开展译名统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审定公布的许多科学译名一直沿用至今”[51]。
    编译馆的主要工作程序是:收集、整理科学名词,然后组织专家审查。此时,不少专门学会已经成立,鉴于专门学会审查科学名词更具科学性,所以,编译馆在组织审查科学名词的过程中,有很多名词是委托专门学会组织名词审查会进行审查的。由于当时各专门学会成员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中国科学社的社员,所以绝大多数科学名词审查员也是中国科学社的社员,甚至以前就代表中国科学社参加过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名词审查工作,如参与国立编译馆组织的《数学名词》审查的数学学会会员姜立夫、胡敦复、何鲁[52],曾代表中国科学社审查过数学名词;参与国立编译馆组织的《化工名词》审查的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员曹梁厦[53],则代表中国科学社参加过化学名词的审查会议。

我国科学社为统一科技译名而进行的工作(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调查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