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4)
2025-04-30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来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教师不仅必须自己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相吻合的。重视课前预习,明确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查阅生词、词组。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划出课文中出现的难句和疑点;发现篇章结构的特点;评价或质疑作者的观点等。主动利用图书资料和因特网等信息资源查询有关课文话题的文化知识,如文章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包括人文、哲学、艺术、价值观、建筑、意识形态的时代特征及其与主题的关系。教师也可以在课前预留一些指导性的预习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先于教师的引导而自主地在头脑中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并因此建构知识。课堂教学围绕学生提出的词汇、语法、文化等“问题”,通过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会话、商讨、争论、协商等认知过程,使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完成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教师耍从宏观的角度更全面地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了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教学方法应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随时可以调整的。尽管近年来随着教学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法层出不穷,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从交际法到任务教学法,再到目前提出的折中主义教学法(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择优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似乎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有效地掌握目的语和提高外语能力的问题。相反,过多地依赖或推崇一种教法往往给教学实践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和教学设计为英语教学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其实,若能回归到从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知识的建构主义理论着手,了解如何帮助学生最有效率地学习,则能以建构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所发展出来的教学活动,就可以避免英语教学中的盲目和茫然。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