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3)
2025-04-30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跨文化交际,即不仅要把外国文化介绍到国内还要把本国文化介绍到国外,使本国文化在国外也得到认可和弘扬。现在的外语教育界已经把对外语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但有一点需要引起大家的特别注意,那就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时,不应忘却我们的本土文化,不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为“邯郸学步”者。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是外语教学界经常谈论的话题。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把教师支配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到讲台前作一次课文讲解或口头报告之类的形式。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做到以所教内容为主题,围绕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刨设的情境、协作活动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这就从理论上改变了教师直接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这一传统角色。英语课堂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呢?从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可以从四方面来努力: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同化或对其进行改造和重组,达到建构新知识的目的。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实现了创立真实学习情境,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软件的确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指导学生的学习程序,但这不等于说多媒体教学可以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日益普及的因特网可以提供一个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但学习者只有在参与交互式的意义建构中,在教师的任务设定、组织与激励下才能充分利用它的效用。再者说,学习者中存在个体差异,一种学习思路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学习者的需求,更不可能关注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规划、监控或评估。具体来说,学生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调节、矫正和控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这其中教师应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的平衡,提供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以及自己建构知识的心理模式。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重视利用非语言因素。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认识到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外语教学,无论出于何种教学目的,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成果体现在学习者身上。研究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外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外语学习过程,也可以促使教学切合外语学习客观规律。近年来,很多学者和教学工作者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味讨论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而对非语言因素对教学的研究显得不足。上海大学教育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5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轻情感因素严重。超过90%的教师非常支持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促进教学。但付诸实施的教师只有8.18%。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