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发酵秸秆饲料的应用研究(8)
2025-04-29
接种量温度℃时间水分
1%20℃2d30%
1.5%25℃3d40%
2%30℃4d50%
2.5%35℃5d60%
3 发酵玉米秆 温度A、时间B、水分C,以1%的接种量三因素交叉分组设计
发酵时间B1(15天)B2(30天)
料水比C1(1:1)C2 (1:2)C1 (1:1)C2 (1:2)
A1 15℃a111a112a121a122
A2 20℃a2111a212a221a222
A3 25℃a311a312a321a322
A4 30℃a411a412a421a422
试样分析项目
Vansoest法测定试样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
四 试验结果与分析
1、发酵麸皮单因素试验
(1) 温度(2%接种量、50%水分、4天)
温度℃25℃30℃35℃40℃
粗蛋白27.533.721.020.6
分析:25℃条件下培养时,菌体生长速度比较迟缓,35℃ ,40 ℃ 条件下培养,初生长速度较快,达
到峰值后快速进入衰亡期,粗蛋白含量不高,30℃培养对EM的生物转化较为适宜.
(2 ) 含水量 (30℃ 2‰ 4天)
含水量30%40%50%60%70%
前后粗蛋白变化量2%3%15%12%10%
分析:含水量在50%--60%时比较有利于菌体的繁殖生长,含水量在40%以下时,菌体蛋白增长缓慢
,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增加,而基料含水量高于60%时,则由于出现过多的游离水,使得酶和营养物
质的传逆性较差,阴碍了EM菌体繁殖,所以菌体蛋白增长也呈缓慢趋势,此时微生物呈现表面生
长现象。
一般来说,真菌可以在没有游离水的基质上生长良好,而酵母,细菌必须在含水量为40%以上的基
质上才能生长,若要长生良好则需有充分的游离水,适量的游离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渗透传递,
也利于酶及代谢产物的扩散。
(3)接种量(30℃ 50%水分 4天)
接种量1%1.5%2%2.5%
粗蛋白22.9%27.8%34.5%34.6%
分析:EM在基料上生长繁殖,提高了基料中粗蛋白的含量,EM接种量不同其生物转化效果不同,从上
面实验看出%的效果最好
(4) 发酵时间不同时的情况
发酵时间0d2d3d4d5d
粗蛋白17.8%26.6%29.7%33.7%22.5%
分析:第四天菌体数达最大值,粗蛋白含量最大。
小结:现初步确定最佳条件,即基料中,初始含水量为50%,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为30 发酵4
天,发酵状况最佳.
2、玉米秆、花生秆、稻草、小麦 常规成份测定结果及分析
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 粗灰分%无机氮浸出物%
皮11.1988.8115.233.98.94.756.08
玉米秆10.6689.349.193.0927.713.3136.05
稻草12.8387.175.181.435.614.7830.21
花生秆12.2487.7611.833.232.422.5927.74
分析: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盐及水所构成。其有机物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
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处还有少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由纤维类物质和可溶性糖类组成
。纤维素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本质素等,用粗纤维表示;
可溶性糖类用无氮浸出物表示;秸秆中的无机盐用粗灰分表示,由硅酸盐和其它少量微量元素组
成,含量大约为6%,但有的高达12%以上。农作物成熟后其秸秆中的维生素差不多全被破坏了,含
有很少。
农作物秸秆由许多植物细胞组成,所有的秸秆细胞可以分为细胞内容物和细胞壁两部分。秸秆用
EM发酵秸秆饲料的应用研究(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