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3)
2025-04-27
(2)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法律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会明确地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制裁;而道德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却无强制性后果,制裁手段也只限于舆论的谴责,如果当事人公然蔑视舆论,道德便对之无能为力。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一个法律范畴。一方面,可通过道德的“自律”,以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另一方面,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诚信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它是一项法律义务,具有强制性,违反诚信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要通过这种教育强化诚信基于法律的“他律”效果。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相辅相成,要通过法律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通过道德引导他们诚实守信。
2、诚信教育进课堂,塑造技校学生完善的人格。
(1)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强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2)要创新道德教育理念。要充分理解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要更新教育内容。要实现由传统诚信向现代诚信的转型,即健全我国传统诚信中人格诚信的内容,又汲取西方国家法理诚信、规则诚信的有益成分,按照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等原则进行诚信教育。
3、建立技校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
当代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品行说明、诚信纪录、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学校首先要选好诚信教育与管理的“切入点”。在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可向新生发起“诚信倡议”,开展“诚信大讨论”、“诚信辩论”,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每个新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诚信承诺书》将伴随着每个新生度过三年的技校生活,时刻监督和约束每个学生,为开展诚信教育与管理搭建了平台。“信用纪录”是技校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缴纳情况、国家助学贷款情况、违反校纪校规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等。“经济状况”是统计学生在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金额。“个人资料”和“家庭背景”是技校学生信用档案的基本信息。“品行说明”、“学习情况”、“健康状况”反映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分别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获奖情况、自学情况以及在校期间重大活动中的表现等内容。 建立学生信用档案的同时,还应规范学生的信用考评体系,形成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四大评价标准,对诸如考试作弊、不按时还钱、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由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跟踪测评,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团、入党、申请助学贷款、评定奖学金等的依据。技校还应将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公开内容,并将诚信状况与就业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对诚信良好的学生起到树立典型的作用,也能对诚信较差的学生起到众人监督的作用。
4、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