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2)

2025-04-27


        二、诚信缺失现象的分析
        1、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正处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满天飞,商业欺诈、拖欠贷款、偷税漏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及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发生。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对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2、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学生一直奉行“唯有考分高”、“考分高就能过独木桥”等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德育分离。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学校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缺乏记载反映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容,在学生的年度品德评语中,往往是“遵守校纪校规,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希望今后更上一层楼”等几乎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套话,这些评语根本无法看出一个人品质的优劣,更看不出其诚信程度,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令人不够满意。而学校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完备有力,比如对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的学生,学校往往没有一个具体而有力的约束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3、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代技校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过度溺爱、教育、保护,导致他们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着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是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与此同时,当代技校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利因素,但这种特点也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三、增强技校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1、使技校学生理解诚信的涵义,引导他们诚实守信。
        (1)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深、讲透。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如果我们只从道德范畴讲诚信问题,必然会象传统德育教育那样,把义和利绝对地对立起来,甚至把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看成是充满铜臭味的可恶行为,极力宣扬“舍生取义”,走入诚信教育的死胡同,这种教育模式并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反,法律却具有明确的利益性,它通过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并调节有意识的活动,所以只有法律才能最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行为。要使学生明白诚信是一个法律范畴,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维护诚信其实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与单纯的传统道德说教相比,从法律层面的分析更能使人认识深刻。

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创新理念 提高效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