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老大”是指班内由“问题学生”构成的具有帮派性质的调皮捣蛋王群体。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负面影响巨大,甚至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和阻力。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教育转化,日久流入社会,就可能成为危害社会、威胁公众安全的“黑老大”组织。文章从“班级老大”形成的原因做出分析,探讨了“班级老大”的教育转化策略。
关键词:班级 老大 教育 研究
“班级老大”是指班内由“问题学生”构成的具有帮派性质的调皮捣蛋王群体。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负面影响巨大,甚至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和阻力。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教育转化,日久流入社会,就可能成为危害社会、威胁公众安全的“黑老大”组织。“班级老大”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一、“班级老大”的原因分析
“班级老大”的性格往往是从少年时代开始产生,其诱因包括社会负面影响、教育不当、参加不良帮派、长期积压的委屈借某一诱因爆发出来、被父母或教师等成人压制过度、不能自制等。
1.社会负面影响
近年来,各种被大众传播媒介渲染的暴力手法对未成年人行为模式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未成年人对其中包含的暴力情节单纯地模仿或认同;另一方面,许多暴力情节浓烈的音像制品向未成年人展示“正义”或“侠气”的行为,为暴力行为涂上了一层保护色。原本只在大片中看到的暴力场面,在现实中重现,显得更刺激、更“英雄”,甚至值得拍摄来炫耀。
2.家庭教育缺失
(1)主体缺失。因父母离异,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离异后重组,自己没有温暖;父母不履行管教职责,只有生没有教的观念;或父母外出务工,留守由祖辈或由亲戚代管。在长期缺乏关爱或寄人篱下的环境中,孩子逐渐养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偏激而叛逆,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喜欢结交近类型的人,从而出现行为放纵,捣蛋成性。
(2)方法失策。当前的家教方法,一方面过分溺爱,放任自由,以孩子为中心,满足迁就,没有分寸没有原则;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孩子学习成绩,本末倒置,过分责备和体罚孩子,不讲道理不疏导。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困惑,与父母关系紧张,或因父母期望过高,压力太大,生活枯燥乏味,以致寻求刺激,失去了规则的约束。
(3)身教失当。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相处不和睦,夫妻矛盾恶化,家庭暴力的影响等,让身处其中的孩子深受其害。一些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暗示:一是金钱万能,读书和不读书没有区别,认为有钱就能搞掂一切;二是对社会的反叛思想和行为,对社会规范、执法人员和社会秩序存有反感。此外,父母的经历也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父母长期经营“的士高”、“夜总会”,在父母的社会接触影响下,孩子会出现较严重的反社会倾向,产生弃学、打架斗殴、加入小帮派、敲诈勒索、沉迷网络游戏等行为,造成“多毒俱全”。
3.学校管理不当
在学校里,后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很少有人关注,随着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学习显得很吃力。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部分老师过分强调的是“分数”,过多注重的是“名次”,忽视了培养全面、身心健康、情感发育良好的个体。这让自尊心很强的后进同学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人冷落、孤立和瞧不起,只好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哪怕是出于嫉妒心理、攻击性行为,在班内恶作剧、滋事、打群架、毁坏物品,寻求一时的“痛快”,逐渐成为呼朋唤友的“老大”,从开始时寻求“保护”到为别人提供保护,聚一帮人抽烟、赌博,满足自己受到别人关注为痛快。 4.自身情绪干扰
谈“班级老大”的教育转化
2025-04-30
谈“班级老大”的教育转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