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第1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266.
[2] 杨 鑫,丁 怡,张东明,等. 华山松松塔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7): 518.
[3] 马 怡, 孙建宁, 徐秋萍, 等. 莽草酸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的抑制作用[J]. 药学学报, 2000, 35(1): 1.
[4] 方玉珍, 宋杰云, 岑燕飞, 等. 毒八角酸的镇痛作用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9, 1: 59.
[5] 刘永友, 廖晓峰. 莽草酸的研究进展[J]. 化工时刊, 2007, 27(3): 54.
[6] 刘相奎, 王 强, 袁哲东. (一)-莽草酸合成路线图解[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6, 37(1): 70.
[7] 汪 红, 边清泉. 雪松叶中莽草酸的RP-HPLC测定[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7, 38(11): 797.
[8] 马廉举, 刘 新.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马尾松松针中莽草酸的含量[J]. 中药材, 2008, 31(1): 63.
[9] 王晓强, 郭亚健, 杨春澍. 高效液相法测定八角属部分植物果实中莽草酸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 2001, 26(7): 447.
云南松中莽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
2025-04-27
云南松中莽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