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自治州产业化扶贫问题研究

2025-04-28

廖 元 李忠斌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近年来,作为湖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山区的恩施州,在产业化扶贫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通过对恩施州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发展现状与成效、制约因素与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恩施州;产业化扶贫;动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03

收稿日期:2014-11-09

产业化扶贫是近几年全国贫困地区正在实践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所谓产业化扶贫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

1 恩施州产业化扶贫的发展现状与成效

恩施州在扶贫开发中始终不渝地把产业化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果。据统计,近几年以来,共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9.86亿元,其中信贷扶贫资金2亿元,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89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44亿元,其它扶持资金4.53亿元。

1.1 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恩施州利用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依托优势资源,着力结构优化,发展特色产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近几年以来,恩施州共投入特色产业发展的扶贫资金 5.03亿元,目前已形成以烟叶、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为主的具有恩施区域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

1.2 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

近几年,恩施州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培植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投入扶贫资金4.83亿元。目前,恩施州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2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9家,实现产值24.9亿元,实现利税3.9 亿元,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有111家,其中州级100 家、省级10 家、国家级1 家,项目覆盖 698个贫困村、9万户贫困户、 50万贫困人口,建农产品基地160 万亩,带动 60.8万户农户增收,直接从业人员近190多万人,直接拉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1.3 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建立

恩施州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特别注重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目前,恩施州累计建立起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08 个,其中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6个,年市场交易额达15亿元。以烟叶、茶叶、桔柑、蔬菜为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80个,会员15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户30万余户,年创产值10 亿元,助农民增收8亿余元。

2 恩施州产业化扶贫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2.1 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力弱

恩施州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有125家,但真正上规模、上档次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经济实力弱,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意识不强,辐射农户面狭窄,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紧,“公司+基地+农户”的格局未完全建立,产业发展多由政府包办代替,企业自建基地意识不强。

2.2 产业发展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当前,由于农业科技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大多数农民依然选择传统种植手段,种植栽培管理粗放,产量普遍较低,优质品种比例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农民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够准确,被动地面对市场,有时由于产品过剩,甚至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2.3 基础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恩施州有1 888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2%,多数贫困村位于中高海拔地区,土地资源贫脊,自然条件较差,目前还有 219个贫困村不通公路,直接影响农产品外运,农产品卖不出去,大大挫伤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264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57万人就医困难,部分水利设施老化、损毁,有效灌溉不足,人均旱涝保收农田面积低,恩施州还有多个贫困村没有图书室或文化活动场所。

2.4 投入不足导致产业发展难

恩施州产业化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的制约因素。①金融支持不够。目前,恩施州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与扶贫部门对接不紧,由于银根紧缩和贷款联带责任等原因,金融部门门槛高,贫困户可望而不可及,存在“嫌贫爱富”现象,贷款难的问题突出,直接影响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②财政投入不足。由于贫困村和老区村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极差,基础设施落后,脱贫致富成本大,财政扶贫贫安排基础设施的多,投入产业发展少,虽然正在启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可以缓解部分农户生产发展困难,但覆盖面太窄;③社会投入不够。相比其它产业而言,由于农业属高投入、低产出、见效慢的产业,加上政策引导还未完全到位,导致社会资金对农业产业的投入较少。

3 推动恩施州产业化扶贫的建议与对策

3.1 立足优势,确立产业化扶贫工作思路

(1)立足优势产业建基地。围绕恩施州特色优势产业,逐年增加产业化扶贫投入,建成四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引导农民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实现基地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在低中海拔地区以建设100万亩柑桔产业基地,在中低海拔地区积极发展100万亩茶叶基地,在高中海拔地区发展100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和10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在城乡郊区要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市场优势、信息优势,继续推广大棚蔬菜种植,建好50万亩商品蔬菜种植基地。

(2)长短结合抓规划。坚持以短养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长抓柑桔、茶叶、黄金梨、核桃、板栗、桐油、中药材等,短抓烟叶、蔬菜、魔芋、畜牧、生姜、食用菌等,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布局,以农户为单位,形成小农户大产业的格局,使一家一户的小产业汇聚成千家万户的大产业。

(3)全面实施生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互助资金项目是新阶段扶贫到户的新模式,是解决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宣恩是湖北省安排的第一批启动的试点县,从启动一年来的情况看,互助资金项目有力推动了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建始、鹤峰两县已经进入了2014年的笼子,其它县市需要加大争取力度,力争恩施州八县市全面实施互助资金项目。

恩施自治州产业化扶贫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馆企共建科普展厅的探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